几天来,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进入紧张的分组和联组讨论,一些委员在围绒经济及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对纺织工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历史作用和地位,对该行业的进一步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列举大量数据,观点鲜明地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新时期,纺织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满足内需、平衡外汇收支、与新兴产业配套、城乡就业扩容、拉动农村种植业、促进小城镇繁荣,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作用。谈到下一步行业的头等大事,杜钰洲强调必须继续推动纺织产业升级,全行业要做的最大文章是“创新”。他说,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继续走老路,没有竞争力。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扩能力、上项目,我们不希望低水平重复建设;地区政府和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着眼国际竞争和持续健康发展,在优化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曾任原中国纺织总会会长、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的石万鹏委员对记者说,通过淘汰落后,我国纺织工业在装备、技术、工艺和产品方面进步十分显著,尤其是一大批具有顶尖水平的纺织国有、民营大型企业,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现在,在发达国家,你会发现中国产品已经进入那里的大商场、专卖店,有些地方的纺织品一半以上标有“中国制造”。但是从总体上讲,我们的产品还是大路货多,更成问题的是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普通不强。很多企业的装备都是国际一流的,但开发能力差。现在大家都要寻找利润新空间,有合作需求,有利益基础。实践证明,凡是能够找到好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合作企业,发展、提高得就快。
谈到创新,政协委员、阳光集团董事长陆克平有很多实际体会。他说,阳光集团从一个小的乡镇企业,到年销售额达58亿元的大型股份公司,走过的是一条创新之路。不仅产品开发要创新,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各个方面都要创新,而实现这一切创新的前提,是思想的不断解放和更新。他说,阳光集团早已超越“抄袭”阶段,进入按国际流行趋势自主开发的轨道。与记者谈到国际化途径时,他说:“与国外一流企业合作,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捷径。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同行之间不应成为敌人。我们同世界上有实力的40多个相关企业、机构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即使是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互惠互利的朋友。进入国际合作领域,你会发现所谓的游戏规则很有意思,应该说也是公平的。只要我们遵守规则,尊重知识产权,坚持自主开发,会得到国际同行的尊重。”
全国政协九三学社界别委员周翔是东华大学著名教授、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院士。这位纺织业内德高望重的女专家,民经主持完成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科研项目。其中,“超低甲醛DP功能整理”项目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1年纺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苎麻阳离子改性研究”等4项科研成果分别通过原中国纺织总会或上海市科委的技术鉴定,其中“纺织品激光表面处理及聚酯纤维表面改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她认为,产业升级必须以科技进步为依托。根据中国的国情,国家对应用基础研究要有足够的重视,同时行业协会和实力企业在应用基础研究多学科、多环节的联合攻关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实用商品方面,她深感仅靠科技人员力不从心,应该大力发展专事成果推广的中介机构,及时发布成果供需信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盟科技项目的全过程,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及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