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文章认为,当前,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面临著巨大的变局。举其大者,今年以来国际社会的三大焦点事件都对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战争效应影响深远
许多论者指出,中国在伊拉克战争前后采取的策略得分较多,也使自己在未来大国关系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但文章指出,伊拉克战争给中国国家安全环境带来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也是全方位的。文章并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
其一是中美关系。从军事角度讲,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可谓大获全胜。这至少会产生一个直接影响,那就是,在短期内,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牛仔做派不但不会收敛,反而会更加有恃无恐。脆弱的中美关系一旦打上莽撞的牛仔烙印,会更加脆弱,更加充满波折。
尽管美国把反恐放在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但美国政府仍然认为中国是未来的潜在威胁,是不同社会制度的竞争对像,是需要慎加防范的长期对手。美国是不会把中国真正当作战略伙伴的。
于是,在战争前后,台湾在与美国勾勾搭搭,美国更在利用调兵谴将的机会,事实上加大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渗透。这些事情,美国看起来做得顺理成章、不留痕迹,但实际上不能不说有针对中国的一面。
其二,中国发挥国际影响的渠道大受影响。中国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虽然随著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意识到多边外交的重要性,也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但中国依然没有走进G8这个大国俱乐部,对国际组织的涉入也是有限的、有选择的。中国对国际事务的重大影响力最集中的表现舞台,就是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但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的冲击几乎是致命的。在此情势下,中国通过联合国发挥大国影响的空间和余地缩小了。
朝核危机难以把握
与伊拉克战争比起来,朝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更为直接,也更加难以把握。一方面,朝鲜与美国对中国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朝鲜和美国目前都已经处在了骑虎难下的境地,双方后退的余地都不大了。更何况,朝鲜和美国两方的态度与抉择,中国都难以真正把握。
美国其实不希望朝鲜半岛局势稳定,不希望朝鲜与韩国、日本、俄罗斯走得太近,而在微妙时期把朝核问题公开化。美国希望朝鲜半岛热点问题继续存在下去的战略意图也不会改变。
中国可以在伊拉克问题上相对超脱,但在朝核问题上的超脱既不符合国家利益,也难以真正做到。中国真正希望的就是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与无核化。于是,在中国多方的努力与撮合下,中美朝三方上月底终于走到了一张桌子上。只是结果不尽如人意。朝鲜与美国的立场相差太远,历史积怨太深、利益冲突又太尖锐、双方后退的意愿和余地又太少。
朝核危机已是举世瞩目,从根本上化解很难,要维持现状也不容易。所以,这一危机是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最大变数。
萨斯(SARS)事态不容轻视
萨斯令人猝不及防,也给中国新一届政府带来了第一场严峻挑战。好在中国政府很快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展示了新政府的新形像和巨大决心。但麻烦的是,萨斯仍未得到全面控制,并早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萨斯的蔓延,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恐将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而对中国的国际形像来说,现在已经有了“隔离中国”的论调。这对外资的进入、贸易的推展乃至旅游业的吸引力都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萨斯是一场危机,但处理得当未尝不会是一次机遇。如果中国政府能够继续展示负责任的形像,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控制住萨斯的蔓延,能够利用危机事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这对中国未尝不是好事。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在金融领域的负责任行为和与东盟国家的有效合作曾经赢得了赞许。如今,又是一次东亚合作的重要契机,而且目前已经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与东盟紧急峰会上,中国也的确表现了负责任的态度和立场,为共同防治和防止萨斯的蔓延做出了实质性的努力。如此,中国与东盟的未来合作可望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