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TBT措施挑战。据不完全测算,1999年我国出口仅因为国外技术规定、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而减少的出口至少达500亿美元;而我国出口除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之外,基本上没有采取系统、有效的技术性措施,入世后若不及时建立强有力的技术性防范措施体系,国内许多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由于欧美、日本等国和地区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日益发展的环保运动,TBT尤其是绿色壁垒日益成为纺织品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壁垒。这些规定不仅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和使用严格限制,而且对纺织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包括纤维生产、棉花种植和处理、产品的加工及制造、消费者使用等都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和规定。如规定有机氯载体、甲醛残留量、防腐剂、可溶性重金属残留物、织物酸碱度、染色牢度和特殊气味等;禁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要求抑制或消灭一些有害病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不能超标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此类产品不符合“绿色”要求的覆盖面大约在15%左右,影响出口近80亿美元。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及生产企业应认真研究主要贸易对象国的TBT,设法打破壁垒扩大出口,具体措施包括:
——收集主要贸易对象国,包括一些主要发展中国家设立的TBT,建立数据库,分析其对出口产品的现实和潜在影响;尽快建立TBT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及《出口受限目录》;研究国外TBT与我现有相关措施的差距,采取相应对策。
——发挥出口商会的作用。鼓励企业在进口国成立出口促进会,开展整体营销活动;鼓励出口企业使用电子商务,打破信息技术壁垒;支持企业加强科技攻关,提高标准,争取各种认证。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天然彩棉和有机棉花的出口,建立绿色包装体系,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天然彩棉的种植过程无需化肥和化学农药,用彩色棉花纺织加工成棉纱棉布的过程中也无需漂白和印染,有利与环境保护。目前,国内一些彩棉生产企业已经形成了良种培育、原棉种植、加工棉、纺纱、制衣及其他制成品体系,成品品种已有数百个,成本优势比较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