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棉花信息网近日对国内24家(212万锭)有代表性的纺织企业就原料、生产、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中分析了目前国内纺织企业的生存现状。 --原料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多数企业在春节前有补充15-30天棉花库存的需求。使用进口棉的企业,采购的棉花将在2004年1-2月集中到港。 据调查,截至2003年12月底,棉花库存在30天及30天以上的企业共19家,占八成左右;5家企业棉花库存仅有15天左右。需要在春节前补充棉花库存的企业共18家,其中补充15天库存和30天库存的分别为8家,2家企业需补充60天库存;有6家企业表示春节前将基本停止采购棉花。 被调查企业中,有13家企业使用进口棉,除个别企业2003年12月份已有棉花到港外,大部分企业进口棉的到港时间集中在春节前后,即2004年1-2月。在11家不使用进口棉的企业中,除3家企业因库存量达到1个月以上,节前基本停购外;其他8家企业均有补库需求,其中6家企业需要储备1-2个月库存,2家企业需要补充15天左右的用量。 --生产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2003年12月份以来企业开工情况较前开始好转,并且多数企业经过调整产品品种,产销率呈现增长趋势。大部分企业春节放假时间较往年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缓解高价棉带来的生产压力,另一方面也是进行例行的机器检修和维护。 据调查,截至2003年12月底,75%(18家)的企业开工率达到100%;17%(4家)的企业开工率为90%,只有8%(2家)的企业因原料问题难以解决,开工率为70%。另外,从近期企业生产运转情况看,实行“三班三运转”的共14家企业,占近六成,尤其是山东省企业90%以上为该种模式;而实行“四班三运转”的企业仅占四成左右,并且多数分布在江浙地 区。 据调查,60%以上的企业在产品上作了增加精梳减少低支纱生产或增产化纤的调整,以致70%以上的企业产销率均达到95%-100%,较前明显好转。从当前用棉品级看,3级和2级棉为当前主要需求品种,分别占企业生产总需求的50%和30%。 据调查,为了缓解高价棉带来的生产压力,同时借此机会进行机器检修和维护,也为了让职工得到较好休息,今年多数纺织企业春节假期较往年增加,其中80%(19家企业)的企业春节假期为7天或7天以上,个别企业达到10天,只有5家企业(20%)假期为5天或5天以下。 --资金问题 随着春节临近,一方面是政策面上的银根紧缩,另一方面企业内部面临各方面的税务清算和工人工资、奖金等问题,多数企业在资金方面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其中(17家)70%以上企业均认为今年岁末压力加大,资金周转明显紧张,更有(4家)17%企业认为年前资金严重受阻,以致实行内部限产或改制成为无奈的选择,此外也有7家企业(占不到30%)认为年前资金状况与往年 近似,还可以应付。 --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据多数企业反映,目前除了资金问题较为突出外,原料价格偏高,企业只能保本销售,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是另外一个让企业头痛并深感生存压力的问题。许多企业反映,尽管年前依然有储备需求,但鉴于目前的情况,企业只能尽量减少库存以盘活资金,争取顺利渡过年前这一关。 --对春节前行情的判断及后期市场预测 从调查结果看,春节前棉价盘整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共识,占六成左右(14家企业);此外有5家企业认为棉价还会稳中有落,其余5家企业则认为会小幅上升。对于后市,大部分纺织企业一方面寄希望于春节后行情以平稳为主;另一方面也呼吁国内棉花市场要稳步、健康发展,从而减少原料价格波动给纺织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