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是苏南传统的棉纺基地,有1500多家注册纺织企业。近年来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棉纺行业正在面临严峻考验,进入了重新布局和汰弱留强的行业大洗牌时期。 真正搞纺织的企业都亏损 当地规模较大的棉纺企业武进棉纺厂总经理沈怡华告诉记者:“武进棉纺厂现有2000多工人,2005年还有1500万元的利润,到了2007年,亏损300万元。主要原因是各种成本不断上涨。比如说,水资源费每吨增加了0.5元;煤价涨了一倍;电价、柴油价格也涨了。土地资源费从每亩0.5元上涨到每亩6 元,2008年要增加到每亩16元。企业的税收没有减少。企业现在拿到了80亩土地,2万平方米的车间已经盖好了,但决定不再做纺织了。因为仅设备投入就要6000万至7000万元,而一年的产值也就8000万元左右,投资回收的周期会很漫长。” 武进顶呱呱彩棉公司总经理顼同保说,从苏南来看,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有3个,一是劳动力成本这两年提高很快,企业低成本雇佣劳动力的优势没有了;二是资源优势没有了,现在国产的棉花比美国的贵,化纤优势也没有了,因为石油有一半要进口;三是政策优势没有了,比如纺织行业出口退税整体减少了。“在武进区,真正搞纺织的企业去年都亏损了,行业已经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了。” 行业进入大规模洗牌期 记者了解到,2006年武进区有纺织工人8万人,2007年减少到6万人,到 2008年底,可能只有3万人。现在武进区的箭杆织机几乎全部关闭了,以前是外贸发单子,现在接单子也少了。2006年1521家登记在册的企业中,还有个体工商户1300多家。但现在个体户大部分都倒了,手工作坊也全部停了。 据了解,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山东魏桥纺织厂,目前已经关停200万纱锭。此外,安庆纺织厂、张家港华芳纺织厂的产能也在缩小。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棉纺工作会议公布,2007年棉纺行业出口增幅预计为 15%,比2006年减少10个百分点。会议分析,2007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面临四大不利因素:首先,人民币继续升值将进一步减弱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价格优势;其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带来的影响在2007年有所显现(2006年9月,我国将部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到11%);第三,欧美设限和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稳定贸易环境,客观上给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机遇;第四,纺织行业仍将面临国内棉花短缺、化纤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印染用水量过大、能源供应不平衡以及劳动力供应不足等资源、环境因素约束。 江苏省纺织工业集团总工程师林厚馀介绍,当前我国棉纺织业已进入大规模洗牌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布局正在进行大规模调整。突出表现在东部棉纺织产业整体向中西部搬迁,上海的棉纺织企业生产基地有许多向西部搬迁,东部本地的老纺织企业也开始大规模搬迁进工业园区。二是行业内出现两极分化的迹象。据统计,2005年至今,江苏省纺织服装企业在亏损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利润总量也在增加。这表明经营得好的企业利润进一步提高,而经营得差的企业亏损在加剧,企业亏损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导致恶性竞争,利润不断降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产能隐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低端环节的低水平膨胀上,而在高端环节,阻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因素是装备落后和自主品牌不足。 不进入高端市场将难以生存 有关专家介绍,除了资源、汇率、税率等因素的变动外,周边国家纺织行业的迅速崛起也对我国的企业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目前,我国除部分引进设备的“三资”企业棉纱质量优于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外,大部分国产棉纱质量不如印度、巴基斯坦,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印度、巴基斯坦棉纱在我国市场的销售增势十分强劲。此外,作为在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对技术含量的要求更高,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都十分薄弱。 工业发达国家和周边的亚洲国家未来依然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强劲竞争对手。印度已推出了国家纺织产业新政策,到2010年要将其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目前的150亿美元/年提高到500亿美元/年;巴基斯坦计划每年以10亿美元增加生产能力和更换新设备,我国则是其重要的目标市场。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和原料成本都比中国低许多。 有关专家提出,企业应该在三个层面进行战略提升,以应对资源、环境、成本带来的变化。首先是强化管理,增加快速反应机制,走“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路线;其次是,企业新上项目以技术装备升级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逐步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