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上,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朱兰芬认为,棉价上涨会使纺织企业用棉量降低。 2003年10月,我国纺纱产量为75.89万吨,比9月份下降7%。 而往年10月份的纱产量通常比9月份低2.5%左右。10月份棉布产量为20亿米,环比下降9%,大大超过常年3%的下降比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棉价上涨,纺织企业限产、停产以及通过拉细等方式维持生产。从历史数据看:1993-1994年,棉价上涨57%,纺纱产量下降2%;1994-1995年,棉价上涨40%,纺纱产量下降5.5%。这说明棉价过高过快上涨,会使纺织企业用棉量降低。 朱兰芬认为,10月份全国纺纱量减少7万吨(不包括小纱厂),折算成减少的用棉量应该在5万吨左右,如果包括小纱厂,保守估计,10月份的用棉量至少减少6万吨。 11月份美国农业部的棉花供求月报显示,全球棉花消费量比10月预计减少80万包,这说明棉价的上涨不仅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棉花消费,同时也影响了国际上其它国家的棉花消费。 她认为,棉花供求的矛盾决定了后期棉价应该是往上走,国际棉价经历6年的时间才重新上涨到70美分以上,下来的可能性不大,但上涨的幅度会小一些,同时纺织品的价格可能会上去一些,双方将在调整的过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她预计,即使2004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不增加,全年的纺纱产量也会在850万吨左右,用棉量至少在640万吨,棉花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