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的话
“非典之后纺织企业如何启动市场”征文启事刊出后,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热烈响应,纷纷来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从全行业的发展着眼提出建议,有的从自身所处的企业情况来谈看法,有的选取特定的角度予以阐述,都给人启迪,令人深思。从今天起,我们将从中选出部分稿件陆续刊登,并欢迎大家就此话题继续赐稿。
一季度,我国的GDP增长9.9%。4月份,在我国疫情最严重的月份, GDP也增长了8.9%,外贸进出口依然增长了30%以上。为什么非典期间我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快速增长?笔者认为,这是经济增长的自身“ 惯性” 使然。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必然选择减速运行,但仍可以保持一定速度前行。一旦车子慢下来,同样由于“惯性” 的原因,进入到匀速行驶则需要更大的源动力。不难看到,惯性具有“ 时滞效应”,既具有正向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最大限度减少时滞效应,这是人们的良好愿望。
从纺织工业的运行情况看,今年以来持续了上一年的好势头,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态势是一致的。今年一季度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22.2%,2002年全年为15.5%;利润增长61.4%,2002年全年为2 4.8%;出口增长26.4%,而2002年全年为15.7%。这一“惯性” 可以使全国纺织经济的宏观运行数据继续 “好看”一段时间。但是,作为外贸依存度较高和消费弹性较大的行业,非典对纺织工业的影响在今后几个月内逐步显现。国际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以广交会为例,2002年春季交易会纺织品服装交易额就达15.2亿美元,2003年春季广交会仅为8.1亿美元。同时,许多大型展览会也相继取消或延期,还出现一些外商单方面违约、撤单的现象,很多定单流向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从国内市场看,城镇居民的日常消费性支出中惟有衣着消费同比下降。
在非典时期,纺织企业都在尝试各种应对的办法。口罩、医用防护服、一次性手术服、消毒湿巾等抗击非典用品给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商机,但在整个行业的经济总量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对整个行业而言,无济于事。非典疫情也催生了新的贸易方式,为发展电子商务迎来了新的契机,也确确实实地推动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少企业也在苦练内功,提 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非典,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必须要研究应对的长效机制。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必须建立预警机制和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对于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特殊的保护机制,防止大面积的倒闭。通过这场危机,使我们看到,企业扩大资源整合的范围、提高资源的配置能力的重要性,尽量使整个供应链不局限在某个区域,以防范经营风险。
从行业角度来看,规范“秩序”应该是长效应对措施的重中之重。发展“秩序”的含义在于,在信息充分前提下的理性投资。2002年我国进口纺织机械总额达到40.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国内纺机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77亿,同比增长31.2%。投资快速增长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必须看到,生产能力扩张速度大大超过了市场吸纳速度这一客观事实。2002年我国对美出口高速增长,平均单价大幅下降。2003年一季度,我国对美出口的平均单价又下降27%,这足以让人们看到“秩序”的重要性。规范市场秩序,这是必须认真面对又必须加快解决的重要课题。( 顾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