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产业资源部一位官员最近表示,鉴于中国纺织业的迅速发展,韩国的化纤纺织品出口大幅下降,为采取应对措施,业界正努力推动国内的纤维生产企业与汉城南大门、东大门的服装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为纤维纺织和服装业的发展打开新的突破口。
据韩国媒体报道,日前汉城南大门和东大门的服装生产企业与韩国的纤维纺织业中心大邱、庆尚北道地区的化纤纺织生产企业,在汉城的纤维中心正式成立了东南大门——大邱、庆尚北道联合发展协议会,其宗旨是加强双方的合作以全面提高韩国纤维、纺织品和服装的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以高质量和新产品来应对中国企业的竞争和挑战。
韩国业界推出的第二项提高竞争力的措施被称为纤维业界的新型模式:综合业务型商务(Business Convergence)。业界认为,这是使韩国纤维企业“回生”的有力方案。其内容是,企业不局限于一种业务种类,可以将两种以上的业务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企业可以将目前不景气的一般纤维生产业务大幅缩小,降低在经营中的比重,而增加市场需求看好、附加值高的工业用纤维、电子等IT产业用纤维领域的投资,逐步加大高附加值业务量的比重,创造出纤维综合性复合型经营业务模式。现在,韩国的大型化纤生产企业SK化学和科隆公司都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从单一的一般化纤生产模式向复合型模式转轨。
韩国业界的第三项措施是利用朝鲜的低成本生产要素。过去曾报道的韩国大批纤维纺织服装企业要入住朝鲜开城工业园。现在韩业界认为,这样的方案要真正出效益尚需一段时间,有“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担忧,所以最近又提出了与朝鲜的沙里院市加强合作的方案。沙里院是朝鲜的纤维和纺织业中心城市,厂房设备有一定基础,技术力量和一般技工及一线生产工人等资源比较丰富。韩国的纤维和纺织业中心城市大邱市市长赵海宁与朝鲜访问韩国的经济考察团团长朴南基经协商,双方就大邱市与沙里院市结为姊妹友好城市达成了协议。双方今后的合作项目主要放在纤维纺织领域。韩国业界认为,韩国的纤维纺织业因缺乏一线生产工人,工资又高,使生产成本上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不敌中国企业。韩国期望通过与朝方在沙里院合作,利用朝鲜的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的条件,大大降低韩国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为扶植纤维纺织企业提高竞争力,韩国产业资源部发表的计划说:2003年政府预算拨款支援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金额为926亿韩元,其中104亿韩元用于扶植纤维纺织行业。
韩国贸易协会最近发表的韩国《对中国纤维贸易现状》的报告说,1990年韩国对中国的纤维贸易的逆差为3.06亿美元,1997年转为韩方顺差8亿美元,1999年韩方顺差7.56亿美元,2001年韩方的顺差已下降至1.89亿美元,呈现着逐年下降的走势。到2002年,韩国对华纺织品贸易已由顺差转为逆差。
谋文/中国纺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