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为核心组建的绍兴县纺织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在短短几年里,即显示出灵活的机制优势、旺盛的生存能力和强劲的发展活力,不仅为企业发展拓宽了空间,也为政府卸下了相应的包袱,更重要的是担负起当地纺织科技进步的重任,走出了一条“扶一家,带一片”的科技兴业路子,实现了政府、中心、市场的“三赢”,达到了“强一家,兴一业”的目的,为当地纺织产业升级发挥了科技引擎作用。最近,它被授予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殊荣。
活力与实力并存
自1998年初开始,国内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的转换,纺织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这一剧变给刚刚完成“无梭化革命”的绍兴县纺织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庞大的生产能力与相对狭小的市场空间、高档织机与中低档产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问题和困难,绍兴县委县政府联合东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研究绍兴县纺织业发展战略,确定了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产业的思路,其中包括组建纺织科技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组建什么样的科技开发服务机构,当时有两种选择:一是走“官办”老路,继续扶持事业单位性质的绍兴县纺织科研所;二是独辟蹊径,大胆扶持民营科技服务企业。经过比较和权衡,他们认识到了民营科技服务企业的巨大潜力,果断决定扶持民营纺织科技服务机构绍兴金昌电脑公司,以其科技开发和有偿服务,带动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业内人士认为,“金昌”之所以能抓得先机,关键在于它的机制活力和科技开发实力,其中尤以开发成功拥有自主版权的EX6000分色制版软件最为引人注目。
无形与有形相融
绍兴县有2000多家纺织印染企业,但普遍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中小企业更是迫切需要高质量的及时的专业技术服务。大产业、大市场给“中心”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业舞台,而“中心”则立足产业基地,面向专业市场,以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为导向,始终站在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最前列。去年,“中心”的技术贸易额达到3000多万元,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反应最快、服务最广、活力最强的纺织科技服务机构。而“中心”的发展,也为众多中小企业构筑起技术创新的服务平台。
“中心”与市场的“双赢”还有效地紧密了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的有机结合。绍兴县县长徐纪平说,运用“扶一家、带一片”的方式,政府通过对“中心”的财政无息借款、划拨建设用地、减免相关费用,并对其设备投入和技术攻关项目予以财政贴息等扶持,增强了“中心”的发展和服务能力,使之迅速传递、转移到对众多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以最终达到“强一家、兴一业”,推进整个纺织产业升级的目的。作者:施建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