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经贸部发布了“关于对部分产品出口取消纺织品被动配额限制”的公告。公告称,自2001年12月11日和2002年1月1日起,美国、欧盟、加拿大和土耳其将取消部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配额限制,记者注意到,在一长串的取消名单中,至少有数十种产品的配额限制将全部取消。此举为我国纺织行业在WTO环境下的产品出口打开了第一道门。
对进口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是197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的《多种纤维协定》做出的规定。规定提出,允许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实行进口配额制。据了解,目前我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纺织品出口受到配额限制,受配额限制出口的地区包括美国、欧盟、加拿大、挪威等国,每年的配额类别和数量通过双边签署协定作出安排。
虽然,配额制是一种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的贸易政策,但配额客观上也使一些企业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出口渠道。然而,我国长期对纺织品配额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渠道在外贸系统进行分配。这种配额分配方法的弊端显而易见,不利于培育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日前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多年困扰国内纺织企业出口的配额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纺织行业将因此获得新的出口机会,但配额带来的既得利益也会丧失,纺织行业应重新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
龙永图说,取消配额从总体上将促进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但对于一些长期依靠配额出口的企业来说,取消配额意味着这些企业要面对完全市场化的国际市场,从现在到2005年全部取消配额留给这些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
其实中国的纺织企业,入世后既面临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一方面,由于配额取消,使纺织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出口机会,另一方面,由于过去依赖配额分配而生存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冲击。
正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所说:“由于配额的存在,加上我们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配额的分配上也存在弊端,使一些地区企业,过分依赖配额而减少了创造能力。”
目前我国的纺织企业在开放的环境下,同时还面临着外部压力。不久前,新加坡贸工部长曾经提到,到2003年初,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纺织行业关税也将降至零至5%。据称,2000年印度、越南、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纺织行业出口增长率为20%至40%不等。亚洲是全球纺织工业最密集的地方,像泰国和印度,每年纺织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
实际上,面对“入世”的商机和挑战,中国的纺织企业应该加快国际化的步伐,在人才、资本、信息、经营手段等方面追赶国外一流企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入世”将给纺织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机遇。扩大出口并与国外强手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及时捕捉国际流行信息,就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阳光集团董事长陆克平认为,那些技术装备、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纺织企业,将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北京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总裁夏华认为,“入世”为中国纺织企业提供了一个从简单的价格竞争到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更高层次竞争环境,也多了一个低成本学习国外先进设计、营销和管理的渠道。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教授杨莉指出,近年来,中国中、低档纺织品的出口顺差一直掩盖着在羊毛、化纤和针织品方面的逆差,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同时,巴西、南亚国家纺织业的迅速崛起,也对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形成挑战。
因此,纺织企业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不得不进行调整。“入世”后,企业经营融入国际环境中,在管理方式上的落后将成为企业的致命弱点。缺少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和打破传统经营管理方式成为了暨待解决的问题。(林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