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是基础,市场导向是关键。”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12月8日召开的2001年度全国纺织产品开发工作会议上对此项工作的定位和概括。
杜钰洲会长在讲话中主要谈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入世以后中国纺织业的形势。他说,现在全世界都很看好中国的纺织业,国内也有一种舆论: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纺织业现在成了朝阳产业,很多人认为它是入世后中国受惠最大的行业。我们对这个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纺织品的生产和出口中,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产品属技术密集型,附加值很高。而中国纺织品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在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方面,我们一直是弱势,国内的不少大型纺织企业还停留在为外国企业来料加工的阶段。劳动力优势一向是中国纺织品竞争的主要手段,但是,入世后发达国家会大举登陆我国,他们可以雇佣中国的优秀纺织工人,劳动力优势也不再是我们一家所独有了。
入世后的长远形势不容乐观,短期如何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钰洲会长指出,由于美国经济萧条,进口下降,欧盟经济也陷入低迷,以美、欧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中国纺织业在2002年如果能够保持今年的出口规模,就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现在对世界经济何时走出低谷,各界说法不一,将来的经济走势很难预料,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练好内功,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杜钰洲会长谈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次会议的主题——纺织产品开发。他说,产品开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全部工作的聚焦点。产品开发不仅是物理、化学指标,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事,更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少什么、稀缺什么,企业就开发什么,生产什么。新产品如何进入市场、形成规模,现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杜钰洲会长在谈到产品开发经费时说,南非某厂称他们的产品开发经费必须达到市场份额的2%,我们这里能有几家企业达到这一标准? 明年国家财政将进一步支持纺织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有好的项目,就能获得资金。杜钰洲会长在回答记者关于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所占市场份额比重是否应当硬性规定的问题时说,这样的政策要由国家多个部门联合出台,不是纺织协会一家所能左右的。
杜钰洲会长还指出,在企业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把面料、印染、成衣等上下游产业连结在一起,打造纺织业的航空母舰,是我国纺织业应对国际竞争的有效手段。目前中国唯一获得完全知识产权的纤维发明———大豆纤维已经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这就是各企业合力开发的结果,希望这样的成果越来越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也愿意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