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贸委投资与规划司的有关负责人认为,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是增加有效供给的关键。自1999年下半年国家作出国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决定之后,国家经贸委支持了一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纺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为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纺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低,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虽然总量过剩,但高档产品还要大量进口;出口产品中,低档服装和两纱两布占80%以上,附加值低,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不足40%,每年进口50多亿米,用汇60亿美元。受工艺技术的制约,国产纺织品难为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不了人民生活需要。提高纺织品质量,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纺织产品的竞争力,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是国债技改的主要课题之一。
提高纺织品的质量档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债技改以印染后整理为切入点,选择支持行业排头兵企业,对生产纺织面料的主要环节实施了120个改造项目,总投资180.1亿元,以提高棉纺、毛纺、麻纺、化纤面料质量档次以及高档服装使用国产面料比例。
一批纺织重点骨干企业采用先进的细纱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对落后的工艺设备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无接头纱、无梭布的比重,无接头纱由30%提高到80%以上。重点毛纺企业如江苏阳光集团、山东如意毛纺集团等,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梳理、织造、后整理关键工序设备,改造现有纺织染整生产线,使主导产品的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在品种、质量上有了一个较大的飞跃,生产出世界一流产品。平均纱支提高到90-100支,最高能达到170支,毛纺产品档次得到整体提高。精毛纺面料品种由过去的2000多种增加到4000多种,为市场提供了有效供给。
在印染后整理方面,针对印染产品色差大、纬斜、缩小、手感差等问题,采用混纺、交织一步法染整新技术,提高了多种纤维混纺、交织织物染整质量;采用碱减量及超柔、水洗、表面效应等技术,提高了面料的仿真效果,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目前,仅34项完工项目就已经实现了新增高档面料5亿米,节汇8亿美元的效果。120个纺织国债技改项目全部完成后,将新增高档面料15.5亿米,出口服装高档面料自给率由30%提高到65%;无接头无疵纱、精梳纱无梭布比重达到90%以上;化纤差别化率和产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服装工业形成一批拥有国产名牌的优强企业群体和国产名牌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