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后,北京的服务行业日新月异,工服市场也随之迅速膨胀。工服极具潜力的市场前景使得嗅觉敏感的商家纷纷闻风而动。以经营面料著称的大新纺织近日大举进军工服市场,从种种阵势来看,大新是有备而来,联合了麾下实力派的制衣公司,投巨资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全自动电脑定型设备、缝制专用设备。不仅如此,为了体现工服需求企业的个体形象,还专门聘请了一批专业的设计人员,采用国际先进的电脑设计制版、裁剪技术,针对不同特点的企业设计出特色的服饰,从西装到中式服装、夹克衫、工程装一应俱全,彻底摒弃了靠单一版型应对所有客户的传统。据行家分析,大新此举必然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首先,价格大战不可避免。大新凭借自己面料质优价廉的优势,可以使每套工服比现行市场价低一半左右,还就使得其他制衣公司以往在面料销售上的巨大赢利空间将不复存在,而只能是在加工费上做文章。其次,市场优胜劣汰的步伐将大大加快。一些“三元企业”将没有立足之地,会惨遭市场淘汰,而一些因循守旧、实力非凡的大制衣公司同样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不能顺应潮流,为工服需求企业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也必将由皇帝的女儿沦落为待嫁闺中的寻常女。
谈到此次涉足尚在混乱中的工服市场,大新纺织公司董事长王玉清显得既理性又充满信心,他说,以往大新面对的是个体消费者,在七、八年的时间里,大新就是凭借着给京城百姓提供货全质优价廉的面料,为顾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才赢得了消费者,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成为京城布业老大。随着服装市场的不断变化,批量的成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个人的量体裁衣已经实现个性化、时尚化,而此时工服市场也呈现出个人市场的消费特点,可是工服市场毕竟不同于个体市场,它所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团体而不是个人,款型也不仅仅是个性化,而是个性与共性的完美结合。但无论如何,有实力、灵活性强的生产厂家必将在这一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大新近两年销售额已经突破7000余万元,个人服装加工销售额每年都在1000万元以上,店内聚集了上千种不同质地和花色的面料,并有多个实力强劲的制衣公司做依托,基本上形成了前店后厂、一条龙服务的格局,大新已经具备了在这一市场拼争的实力。□未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