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黄洋麻纺织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膨胀,麻袋生产能力曾高达12亿条,但从顶峰遽然落后,便从此一蹶不振,1999年全国能正常运转的企业只有10余家,产量约1亿条,仅为最高年份的15%左右。虽然盲目发展的结果苦不堪言,但黄洋麻的传统产品订袋麻布受到化纤的冲击而导致市场大量萎缩,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导致国际黄麻纺织业这种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我国有着丰富的黄洋麻资源,是印度和孟加拉国之后世界黄洋麻及其制品的第三大生产国。据有关人士分析,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而黄洋麻则有望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给农民带来收益。作为天然纤维资源,黄洋麻在使用废弃后,极易被生物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搞好黄洋麻纺织是发展“绿色”纺织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近来包装物使用开始向天然纤维回归对黄洋麻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从根本的出路来看,开发黄洋麻新品,深入调整黄洋麻的产品结构势在必行。
一、向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再延伸。
黄洋麻的传统产品是麻袋、麻布、麻纱线,麻袋是最主要的产品。虽然作为“绿色”包装,麻袋尚有一定的应用市场,但黄麻行业再也不能只囿于黄麻袋这单一的产品。如今由于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的需要,产业用纺织的发展很快。从严格意义上讲,麻袋本身就是一种产业用纺织品,黄洋麻的可降解性,使其还能大有作为。作为传统产品的延伸,象用于树干包扎、防寒冻和虫害的包树布,用于治沙保土、护坡护堤的网状土工布,用于道路建设、无土草皮的毡状席垫等土工产品,国际市场的需求正逐年增长,而这些产品我国的黄麻企业完全能够开发生产。随着我国西部的大开发,治沙护土绿化等是一项重头工作,此类产品的需求必然增加,为黄洋麻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
二、向装饰和服装领域挺进。
在人们的观念中,黄麻制品就是粗糙的麻袋,殊不知印度等主要产麻国早已成功地将黄麻用于生产较高档的产品,如装饰品和服装等,在一些麻制品展览人上有地毯,各式服装、手提袋、鞋、帽、玩具、座垫、台布、绒毯、包装箱以及某些工艺品全是用黄麻做的,而且很精致。目前,印度的黄麻/棉混纺的夏装节正大量销往美国、瑞典等欧美国家的市场。就国内而言,眼前亚麻行业面临原料紧缺,苎麻行业面临麻价攀高,而黄洋麻则相对量多价低,对于一些中低档的,如12Nm-24Nn亚麻、苎麻产品,黄洋麻制品完全可以起到替代作用,近年来,东华大学、辽宁和湖北的一些黄麻企业,对黄麻纤维性能、化学处理,一直到纺纱设备和技术方面进行了控索和研究,证实通过黄麻羊毛化技术等改性处理,国产的黄洋麻完全可以向装饰、服装领域挺进。
三、借“麻塑粒子”谋求大发展。
世界黄麻组织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荷兰攻克的“麻塑粒子”科研课题,不仅为过去局限于麻绳麻袋的我国黄麻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而且可能引起新材料领域的一场“绿色革命”。“麻塑粒子”这项最新科研成果是把定向排列的65%聚丙烯在偶联剂马来酸酐的作用下与35%黄麻混合成含麻的聚丙烯粒子以替代纯聚丙烯,其物物理性能明显好于纯聚丙烯,同时其制品的可降解性也大大提高。“麻塑粒子”产品可广泛用于汽车制造业、家具业、隔墙、折叠门等众多领域、即可取代玻璃钢,又可以代替木材,应用前景很好。产麻国印度专业委员会正在积极与世界黄麻组织联络,并设计拓宽合作、融资渠道,从产品开发的大突破来寻求整个行业的新发展。
四、“非木材纸”结构大转移。
“非木材纸”是近年来国际上继再生纸之后迅速发展的又一新型环保纸。其原料为甘蔗渣、洋麻等代替木浆造纸。作为我国黄麻为原料的“非木材纸”已有在市场流通。作为我国黄麻纺织行业主要原料洋麻的这一新用途的动向,应引起我国麻类生产者和纺织商的高度重视。虽然受生产成本的制约“非木材纸”的产量目前只占整个市场的极小一部分,但有识之士认为,从保护生态的长远利益来看,“非木材纸”有着广阔的前景。黄洋麻等麻类纤维的造纸研究已被列入今年在我国沈阳召开的麻类及韧皮类纤维作物国际会议的重要内容。我国对“非木材纸”的开发也很早,几年前,江西和湖南分别就洋麻全杆造纸获得了成功。近来,有关方面提出,要深入以黄洋麻造纸为代表的黄洋麻多种作途开发和综合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黄洋麻纸作为“非木材纸”的主要角色将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对于有条件的黄麻企业,审时度势,及早涉足“非木材纸”行业,从深层次上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是卓有远见的明智之举。
总之,我国黄麻纺织是有70多年历史的传统加工业,“十五”期间是黄麻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所以根据黄麻纺织行业“十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在调整黄麻纺织的区域结构,控制黄麻粗制品加工总量的同时,黄麻纺织企业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能力,努力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提高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