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加入WTO,与国际接轨已不再是一句口号。我们必须在产品标准上与国际标准接轨,才能使自己适应新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贸易与合作。
就纺织和服装工业而言,同其他产业一样,其标准可分为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三大类。基础标准包括纺织品及纺织制品的有关名词术语、图形、符号、代号及通用法则等。方法标准是有关纺织原材料及纺织品物理机械性能、织物结构、化学组成及有关技术指标的分析试验方法。产品标准是纺织产品的型号、尺寸、技术规格及性能要求等。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最终是为产品标准服务的,每一产品标准要有相应的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作支持。目前纺织和服装行业在国际上常用的标准有:
1. 中国纺织标准(GB、FA等) 2.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 3. 美国染化工作者协会标准(AATCC) 4. 国际标准(ISO) 5. 欧盟标准(EN) 6. 英国国际标准(BS) 7. 日本国家标准(JIS) 8. 德国国家标准(DIN) 9. 法国国家标准(NF) 10.国际羊毛局标准(IWS) 11.俄罗斯国家标准(TOCT) 12.国际生态纺织品标准(Oeko--Tex) 13.国际化学纤维标准化局标准(BISFA) 14.欧洲用即弃及非织造产品协会标准(EDANA)
尽管上述的各种标准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纺织品的分类大致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按纤维原料(棉、麻、丝、毛、化纤)、织物组织结构、加工工艺等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往往分类较细,使产品标准数量较多。这一类型的代表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纺织产品标准。中国与俄罗斯的纺织产品标准在其本国纺织标准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国家纺织产品标准所占比例。
如中国的棉纺织产品标准就包括:棉本色布、棉印染布、色织棉布、大提花棉本色布、棉印染起毛绒布、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精梳涤棉混纺色织布、棉本色灯芯绒、棉印染灯芯绒、涤粘中长混纺本色布、粘纤印染布……此外,棉、毛、丝、麻、化纤各有自己的一套。
另一种是按纺织品的最终用途进行分类,但大的结构如机织物、针织物仍然分开,这一种分类方法已被欧、美、日等国认可,像美国ASTM纺织产品标准(该标准已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为国外先进标准)的分类,例如:男式成人及儿童衬衣用机织物的标准性能规格;男、女式成人及儿童游泳用机织物的标准性能规格;女式成人及儿童用晨衣、睡衣、长睡衣、便服、长衬裙和内衣用机织物的标准性能规格等等。
这种分类方法虽然可能会造成分类区域重叠的问题,但以最终用途来划分,十分明显,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英、德、法、日等国所制定的标准与ISO类似,多是基础和方法标准,从而使商业标准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纺织产品标准化工作是伴随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从某种角度上讲,它是一种指导厂家进行生产的生产型标准。标准的制定是为生产企业产品验收和分类级服务的,标准是按使用的原料、应用的工艺条件能够达到的质量水平制定的,由于现今纺织品越来越强调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混纺交织,各种新型纤维层出不穷,致使我国以原料来进行分类的纺织标准越来越显出局限性。
欧美标准最大的特点是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来确定标准,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而不考虑产品的原料成分和工艺差别。从而使考核的指标更接近实际应用,质量指标也更为严格。摆脱了原料和工艺的束缚,使千变万化的纺织品无需再制定相对应的甚至是泛滥的产品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也将\"制定纺织产品的性能规格时不考虑其制造方法\"写入其发展战略中。其思路也是制定不受制造方法和工艺限制的产品性能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