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宏观经济的走势,各方看法比较一致,普遍认为今年经济增长将不会重复往年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的走势,而呈现U型,即两头高、中间低的增长形态。具体而言,一季度GDP增长9.9%,二季度受“非典”影响预计仅增长6.5%左右,即上半年将增长8.2%左右;三、四季度则将有明显的持续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仍将保持8%左右。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对当前宏观经济作出了总体判断:自去年以来,随着内需增长活力的逐渐显现和入世效应增强,宏观经济开始走出调整型增长阶段的紧运行区,已过渡到宽运行区或强势区,并逐步向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转折。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与上一轮高速增长不同,新一轮增长周期将主要是结构推动型,因此,要确保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必须加快结构改革,释放经济内生性增长的张力。
就业仍是当前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要把扩大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目标。一些报告建议,要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鼓励各种非营利、非政府组织发展;并加强和落实对增加就业的鼓励措施,酝酿制订《充分就业法》,对企业实行的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要与增加就业挂钩。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有报告指出,应加强财政的公共职能并更好地发挥税收的收入调节作用。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民的长期发展能力和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其次,要增加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此外,调整税收结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收奢侈性消费税(高尔夫球、游艇、高档别墅等消费)、广告税及博彩税等,并加快增值税转型和内外资所得税合并。
对于货币供应,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尽管今年前几个月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但考虑到“非典”的负面影响及经济可能出现温和调整,下半年货币政策操作应以稳定为主,不加码但也不踩刹车。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打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适当下放贷款权和继续提高利率浮动比例来提高现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严格监管下,可允许民间资本参股或控股新建一批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并选择资产质量优良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尽快改制上市。
市场竞争过度一直困扰着产业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组织结构升级严重滞后的体现。一份权威报告建议,必须加快企业重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要放松对内资和外资兼并重组国有企业的限制,特别是通过国资管理体制的改革给地方政府更多的处置国有资产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应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兼并重组行为给予融资和税收方面的优惠,如银行可为重组方提供必要的“过桥”贷款,也可以对重组后的企业实施一定期限和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
此外,一些报告提出,加强对农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并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过去几年政府一直坚持的一个政策取向,今后仍应一以贯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