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摆脱SARS影响强劲反弹
杜文彬
今年早些时候爆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像一只800磅重的大猩猩,似乎要踩灭中国的经济繁荣之火,但最终大猩猩并未得逞。不过现在大猩猩虽已离去,中国要保持以往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还需对付其他几只小猴子。
中国经济在SARS疫情后的反弹之势令人瞠目。在其第二季度GDP增幅放缓至6.7%之后,经济学家目前预计年内中国经济增长将大幅加速。16家券商在7月份普遍预计,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均为7.5%,而就在一个月前,这些券商对今年的预期仅为7.2%。
是什么促使券商上调预期呢?数据显示,7月份,在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取消对中国的旅游警告整一个月之后,中国的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8%,增幅达年内第二高位。通货紧缩威胁已经远去,在去年下降1.0%后,消费者价格指数7月底较上年同期上涨0.6%。
强劲的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7月份中国出口较上年同期攀升30.6%。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驻香港的首席中国经济师谢国忠(AndyXie)称,单出口一项就足以使中国保持7%的经济增长率。如果全球经济复苏,出口将进一步增长。市场普遍预计,中国2004年出口将大幅增长13%,达到4,350亿美元。
这些令人瞩目的数据正是包括美国财政部长斯诺(JohnSnow)在内的国际社会开始呼吁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所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维持在8.28元左右的狭窄交易区间。
但是,也有诸多原因令中国不愿放宽人民币交易区间。其一是进口大幅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制造商对零部件需求增加和个人消费增长。中国7月份进口增长35.3%,表明当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实际上有所收窄。
此外,中国政府还在忙于应付各种棘手问题,因此需要宏观经济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以下是政府关注的一些问题:
债务问题。支撑近来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是6年前启动的由政府贷款扶持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建设银行(ChinaDevelopmentBank)最近表示,今年将把债券发行额提高60%,意味著其债务水平和偿债成本正在上升,前景堪忧。该银行是政府基建项目资金的主要提供者。
经济过热问题。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在SARS爆发期间大幅减缓,但是,今年前七个月,中国仍获得了330亿美元的外资。7月底,M2货币供应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0.7%,高于18%的政府目标。这本无可厚非,但已有大量迹象显示,信贷的急剧增长正在形成泡沫,尤其是在高档房地产市场。在广东省,新住宅项目今年增长了70%左右。有关当局已采取措施限制银行向房地产业放贷,表明对此已有所担忧。
银行问题。估计银行的坏帐比率仍普遍停留在30%-50%的水平,因此政府认为有必要向企业提供支持以帮助其偿付债务。里昂证券(CLSASecurities)中国区主管罗斯曼(AndyRothman)预计,只有当全球经济稳健发展,而国内就业和银行体系等主要领域有所改观后,中国政府才可能放宽人民币交易区间。
失业问题。失业已不再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仍存在隐忧。罗斯曼称,各地就业状况非常不均衡,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对此处理欠妥,甚至有所退步。因而罗斯曼认为创造就业机会仍是中国政府需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日本经济增长前景不明
塞巴斯蒂安·莫菲特(SebastianMoffett)
随著日本经济在最近几个季度实现增长,其似乎将开始出现反弹。投资者需要紧密关注的下一个因素就是这种势头是否能够持续下去。
日本各种经济指标在去年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糟糕水平。股市在4月28日跌至20年新低。几周后,基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跌至0.43%的历史低点。失业率在二战后高点附近波动,通货紧缩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通货紧缩在过去4年破坏企业利润并夸大债务的真实价值。
但是,过去两个月的一系列积极数据可能预示著这种颓势已经结束。股市现在较近期低点上涨30%。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已经涨至1.2%左右。甚至失业率也有所下降,6月份的失业率从5月份和历史纪录相同的5.5%降至5.3%。两个月前进行的最新ConsensusEconomics预期预计4至6月份日本经济较2002年同期实际增长1.0%。事实上,日本政府8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至6月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去年同期增长2.1%,连续第六个季度实现好转。该数据位于经济学家预期区间的高端,并导致市场普遍上调全年预期。ConsensusEconomics宣布对2003年GDP较2002年增幅的预期中值为0.9%,并预计2004年的年增长率降至0.6%。但经济学家目前的预期有所提高。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已经将2003和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期分别上调至2.2%和1.7%。
近期经济增长和去年的一个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内需求。日本经济在2002年摆脱衰退困境的动力是出口,特别是向中国的出口。日本向中国工厂出口机械设备以及向位于中国的日本公司厂房出口零部件以便生产顺利进行。但是,这导致日本经济很容易受到海外经济疲软的冲击,今年早些时候,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的爆发就导致中国经济停滞。
今年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资本支出。包括半导体制造商在内的日本公司预计新一代产品的未来需求旺盛。这些产品包括具有增强视频功能的移动电话。而且日本企业在经历了数年的痛苦重组后已经可以进行类似投资了。重组还导致日本制造商截至3月份财政年度的利润有所增加。ConsensusEconomics宣布对今年日本企业投资增长率的预期中值为3.7%,2004年为1.6%。
尽管出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日本经济尚未走出迷雾。今年早些时候似乎有所扩大的通货紧缩目前可能正在缩小,6月份不包括新鲜食品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0.4%,是去年同期降幅的一半。4至6月份的GDP平减物价指数反弹至-2.1%,1至3月为-3.5%。但是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包括烟草税和医疗支出大幅增加在内的特殊项目,而且经济学家预计价格在未来几年不会停止跌势。
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业系统仍然背负著沉重的坏帐负担,这将导致银行不敢进行贷款。日本金融厅(FinancialServicesAgency)最近宣布,3月份所有银行的坏帐总额3年来首次下降,减少18%至35.3万亿日圆(合2,980亿美元)。但是私人部门分析师认为日本银行普遍低报坏帐,实际数额可能是该数字的两倍或者更多。
韩国经济复苏依赖于企业投资的增加
KimJungMin
出口是韩国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根据韩国商业工业动力部(MinistryofCommerce,IndustryandEnergy)的资料,出口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强劲复苏,今年前7个月较2002年同期增长17.5%。
但许多经济学家相信,为了使出口带动的经济复苏持续下去,企业支出必须提高。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Bank)驻汉城的经济学家LimJiWon说,企业投资是将来经济复苏的未知因素。过去,投资周期与出口亦步亦趋,大致滞后2个月左右。但现在,由于就业形势的低迷使疲软的商业景气加剧,投资可能弱于出口的增长。
根据韩国财政部(MinistryofFinance)的报告,1998至2002年间,制造业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1-97年间14%的平均水平下降到1998-2002年间的11%。报告称,低投资可能导致生产能力下降,从而威胁到韩国的长期增长潜力。
SARS和恐怖威胁加剧新加坡经济困境
特里什·塞韦尔(TrishSaywell)
东南亚最富有的国家新加坡今年二季度经济创下了独立以来的最差表现,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较一季度收缩了11.4%。新加坡政府因此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从原来的0.5%-2.5%下调到了零至1%,同时在季度经济评估报告中作出预测,GDP继上半年出现1.3%的收缩后,下半年料增长1.3%至3.3%。
政府官员称,扣除外部不利因素,伴随美国经济加速增长,国内旅游业从非典型肺炎(SARS)造成的困境中复苏,以及全球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新加坡经济下半年有望出现好转。
该国7月份出口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增长,增幅达到了两位数,而央行上个月又放松了货币政策,重新调整了新元兑一篮子外国货币汇率的允许波幅区间,希望以此压低新元,刺激出口。
总理吴作栋(GohChokTong)在国庆日后发表的年度报告中称,新加坡必须削减企业成本,从而使自身有能力与诸如中国和印度等低成本国家竞争,必须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努力控制失业率。因此,他说,雇工们向国家强制性公积金的缴费率可能要从现在的36%调低到30%。当前雇主须承担雇员公积金缴费的16%,雇员自身承担20%。吴作栋解释说,政府先前作出的将公积金缴费率调整到40%的承诺不够现实,也不够明智,因为这样一来,无异于自己将自己逐出全球市场。他同时还说,目前实施的固定公积金缴费率制度也有可能会改成浮动费率制,经济景气时期缴费率高一些,不景气时期则缴费率低一些。
新加坡正面临著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困境,而SARS和恐怖主义威胁更使这种严峻程度进一步加剧。虽然国内经济有望很快出现好转,但就业问题却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成千上万的新加坡人如今没有工作,今年全年的失业率预计会达到5.5%这一16年来的最高水平,6月底时失业率为4.5%。
政府官员已在不同场合多次告诫国人,找工作不要太挑剔,对薪酬的期望不要太高,要努力更新自身的技能以保持相对于外国劳工的竞争力。但虽如此,许多新加坡人还是在不断质疑和指责政府的雇佣外国雇工政策。当前外国雇工占新加坡总劳动力人口的四分之一。
泰国消费者信心和出口继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