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国际间出现一阵讨论人民币升值与否的声浪,随着美国财政部长出访北京,此话题更显热烈。中国大陆身为世界贸易出口大国,贸易顺差逐年扩大,累积至2003年上半年为止,中国大陆的外汇存底已超过3千4百亿美元,而引起欧、美、日等贸易对手国的关注。除贸易出口值庞大外,中国大陆的进口值也同样不容小觑,加上其广大的内需市场,自然吸引许多外资涌入。
纺织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基于丰富的土地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持续建设的基础设施等利基,而使纺织品拥有良好的竞争力,成为中国大陆创汇的主要产业之一。对台湾而言,虽然一般规格的成衣、纺织品敌不过大陆,但纺织原料面如化学纤维、加工丝或成品布等高品质或具差别化产品确有很好的机会外销至大陆。因此,台湾与大陆间可说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人民币升值在纺织品世界出口竞争上台湾相对有利
由于纺织业为台湾出口的主力产业,且出口地区以香港、美国、中国大陆为主,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会为台湾纺织业带来贸易上的影响效果。
近年来台湾纺织品出口值约在120亿美元以上,出口产品以布类为首,主要出口至香港、美国等地;其次则为纱类产品,而香港、大陆为主要出口对象。在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上,台湾与中国大陆属于竞争对手。倘若人民币升值,相当于无形中提高了纺织品的生产与劳动成本,则中国大陆纺织企业的出口报价可能提高,将削弱其在出口价格上的优势。相对而言,将有利于台湾纺织品的出口竞争。
人民币升值可能助长台湾对大陆的出口
另一方面,台湾纺织业与中国大陆纺织品贸易具有相当的连动性。在中国大陆纺织品出口强势的状态下,需要大量各式的原料支应生产,也因此促使其向台湾采购纺织原料。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显示,台湾的化学纤维原料、纤维与纱类产品之主要出口市场为香港与中国大陆。由贸易资料观察,2002年台湾纺织产品出口至中国大陆与香港的情况如下:
1. 纤维产品部分,出口值为3.5亿美元,占台湾纤维总出口值的38%;
2. 纱类产品出口值为8.9亿美元,比例高达总出口值的52%;
3. 出口布类产品所占比重为34%,出口值为24.9亿美元;
4. 成衣及服饰品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出口值分别为1.1亿美元(7.2%)、0.9亿美元(15.4%)。
2002年台湾与大陆纺织品贸易统计 单位:百万美元
项目 |
纤维 |
纱 |
布 |
成衣 |
纺织品 |
合计 |
香港 |
195.2 |
724.2 |
2322.6 |
74.8 |
81.1 |
3397.9 |
大陆 |
157.7 |
164.6 |
167.1 |
36.4 |
13.1 |
538.9 |
合计 |
352.9 |
888.8 |
2489.7 |
111.2 |
94.2 |
3936.8 |
出口总值 |
933.8 |
1720.2 |
7340.4 |
1538.3 |
610.7 |
12143.3 |
占总出口值百分比 |
37.8% |
51.7% |
33.9% |
7.2% |
15.4% |
32.4% |
资料来源:台湾海关统计
注:表中出口总值为2002年台湾纺织品出口总值。
近年来大陆在纺织品进口限制上的放宽,扩大了台湾纺织业者对大陆的出口。如加工丝批文管制开放后,即嘉惠了台湾加工丝产品的出口。此外,2002年中国大陆宣布对日本、德国、比利时、荷兰、俄罗斯五国的CPL进口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也助益台湾的尼龙粒出口。
若人民币升值,将使中国大陆纺织品的生产成本相对提高、利润相对萎缩,而进口品价格却反而相对降低。因此,台湾纺织品在原本的优势之下,添加人民币升值的利多因素后,将可能进一步助长纺织品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包括纤维、纱等产品出口预期将更锦上添花;在布的方面,无论是胚布、成品布或特种布,预料将有更多出口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