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1月1日起,实行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将终结。这对于中国这个纺织品出口大国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四川纺织品出口却因此面临更为严峻的现实。
2005年1月1日,对四川纺织品出口商来说,却并不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茫然’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省商务厅贸管处处长鲁丹认为。
内忧外患
四川纺织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效强的比较优势。因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成本 低,有竞争力,是仅次于机电产品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去年全省出口达4亿美元。今年1至 5月,已达3亿美元,同比增长48.9%。产品涵盖丝绸、纺织面料、服装成品等种类,其中 丝绸达1.3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同时应看到,增长的背后却有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纺织品出口企业生产规模小,发展缓慢产品配套差,印染、辅料等难于适应市场需求;时装设计水平较低,出口产品单一,局限于休闲服、工装一类,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川企的SA8000(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意识差。
而外贸环境也将变得越来越严峻。在一些国家推出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发表后,在所谓的“中国纺织品威胁论”之下,47个国家的纺织品制造商都欲限制中国。美国除可以使用《反倾销法》和“201条款”对中国纺织品采取措施外,还可以诉之于只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措施”。美国已根据该协议对中国的3种纺织品采取了特保措施。欧盟也 在酝酿针对中国纺织品的新贸易壁垒,一个高级专家组建议,应该取消或减少中国、印 度等纺织品出口国目前享有的20%的优惠,要求中国纺织品价格加大透明度,并简化欧洲 企业提出反倾销诉讼程序。有数据显示,欧盟和美国、加拿大、日本之间可能达成纺织 品自由贸易区协议,以联合应对中国纺织品的竞争。此外,法国还建议欧盟设立“全球纺织品观察中心”,将目标锁定中国,进行严密监控。
“配额取消后,表面看我国外贸出口的春天到了,但其他国家不会轻易把市场拱手相让, 会千方百计设置各种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阻挠,反倾销案也会激增。”省商务厅世贸处处长徐朝辉说。按照目前得到的消息,明年4至5月,美国有关方面就有可能对中国纺织 品服装进行反倾销起诉,5至6月就有可能启动反倾销调查,对中国企业增收200%的关税,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保护国内的纺织服装产业,已经频繁对我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四 川的2A生丝便是其中之一。
如何应对
面对内忧外患的现实,四川纺织品行业显然不愿坐以待毙,但究竟如何解决现实难题,鲁丹表示“多数企业仍在观望”。
有业内人士乐观预测,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上升幅度将高达 150%。
毋庸置疑,取消配额最直接的利好就是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长期以来,配额限制形成 了行业惯有的做法。比如生产一条裤子,如果综合成本是7美元,其中配额费用大约为 2.8至3美元。国内纺织企业数量庞大,配额又极其有限,僧多粥少。诸如裤子等欧盟六类配额,企业就需要花钱购买。有配额的企业无疑会把成本分摊在成品价格上,从而削弱了自身竞争力。而取消配额后,中国生产成本和东南亚基本持平。
以往,在服装、纺织品行业里,大集团或者行业地位比较巩固的企业,通常都拥有稳定的纺织品、服装配额,几乎不需要为生计担心,取消配额就等于撤除了它们的襁褓。
“配额的取消,并不是光明一片。”四川省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媛说,“一方面带来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更多机会,纺织和服装生产型企业可以直接与外商打交道,不需要和有配额的外贸公司进行‘合作’;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主体,使行业竞争更为激烈,企业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四川省新立新纺织品公司副总经理胥小川表示:“放开后,外贸服装行业的门槛低了,出口数量会增加,但价格肯定会下滑,行业利润也会趋薄,从这个层面上看并不是好事。”
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格局,谁也无法预料,但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上月底,商务部在成都举行“全国(西南片区)纺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会”,就无配额时代的纺织品贸易问题向川企支招,吸引了上百家纺织企业参会。不少川企已开始调整思路,适应未来贸易格局的发展。省纺织品公司的对策是稳定现有客户,然后积极拓展新的国际市场,避免出口市场的单一化;新立新则是走工贸结合的路子,兼并了一批生产企业,打造有自我 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事实上,从出口退税降低开始,打响自己的品牌,提高附加值已成 为众多企业的共识与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