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高速增长的城市经济,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基础环境,服装时尚业的源远流长,独特的时尚文化氛围,巨大的时尚消费能力,使得把上海打造成世界第六个“时尚之都”,成为上海市刻不容缓、义不容辞而又顺理成章的一项城市工程。
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的成立为上海发展时尚产业,并牵动相关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也为国际时尚之都的筹建工作创造了更好的组织条件。6月30日,有韩正市长及上海市其他党政领导出席的“中国上海时尚之都研讨会”后,关于在浦东建设“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的项目规划已初见端倪。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特大型城市。上海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决定了上海是国内最有希望成为国际时尚中心的城市。上海有1600多万人口,城市人均居民收入在国内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同时上海每年吸引着上千万的国内外游客,流动人口近四百万。特别是上海有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时尚精英群体,同时上海本地的中等和高收入阶层的快速成长,由此产生的庞大的时装消费需求,为在上海建设国际时尚都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作为金融中心、经济中心、贸易与商业中心和世界航运中心,上海各行各业为时装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外部集维经营的条件:包括基础设施(交通、住处等)、相关和支持产业(如面料、饰件、服装、教育、咨询、出版、媒介、会展、流通、金融等)。上海一直是服装贸易中心,吸引着来自国内外服装企业和贸易商社,同时也成为会展、时装发布、流行信息的交汇点。现在,上海已是外资争相涌入的“盆地”,金融开放的“试验田”,国际商业巨头抢滩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时尚之都不仅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整个城市和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世界上业已存在的五大“时尚之都”的实践充分证明,“时尚之都”对于一个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十世纪,米兰时尚中心的形成改变了意大利作为法国服装加工国的地位;纽约时尚产业的发展,使美国从欧洲时装的大买家,转变为世界时尚中心之一;巴黎作为老牌国际时尚中心的辉煌维护了法国时装帝国的地位。上海建设国际时尚城区,把上海打造成世界第六大“时尚之都”,也必将大大提升上海服装时尚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吸纳并培育出一批能够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职业设计师和具有世界水准的服装时尚企业。他们将成为上海都市产业的中坚力量,时而促进城市产业的升级和完善。
响应上海市政府的号召,借2010年世博会东风,国内最大的10家服装上市企业首当其冲,并希望联合国内外所有服装企业及相关企业、组织、个人等,以服装时尚产业为龙头,以浦东上海国际时尚城区为核心项目,以打造城市品牌为目的,以全面经营城市的最新理论为指导,以国际化为特色,借助企业投资与国际财团的资金,在7年时间内将上海打造成世界第六大“时尚之都”,为上海增加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政治影响,完成上海的应该担当的历史使命。
据悉,该项目将由杉杉、红豆、大杨等10家服装上市公司与5家国际财团共同出资10亿元启动,后继累计投资100亿,有望吸引国内外民间投资1000亿元。建设过程分三个阶段,计划到世博会召开之前“时尚之都”最终建成。
由于浦东正以新的起点树立国际化都市的形象,并不断丰富其功能,这一点正与“时尚之都”的概念不谋而合。花木一带正在形成行政中心、世纪公园、科技文化中心的规模,“上海时尚之都”核心项目“上海国际时尚城区(简称‘城区’)”拟选址浦东花木行政文化中心。以“时尚元素”的聚合效应,完善该地区的现代城市功能,进而形成世界第六大“时尚之都”。
“城区”总占地约300亩,以“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将先后按巴黎、米兰、纽约、东京、汉城、伦敦等国际时尚城市的特点建成特色楼群,并配有时尚中心楼、时尚信息楼,综合配套楼、时尚广场、时尚大道等。整体规划突出“中西合璧、时尚荟萃、绿色人文”的现代设计理念,体现“创意、品牌、休闲、旅游”的功能。在时尚建筑和时尚品牌的布局模式中构建城区时尚广场,形成层次丰富、功能分区合理的聚合交往的空间,形成单体建筑、时尚广场、时尚景观与时尚社区的和谐统一。
建成后的上海国际时尚城区建筑总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个时尚型、知识型的服务产业中心,处在大众消费产业链的上游地位,是创造“时尚、流行”消费导向的风暴中心。它以上海为中心,以长三角为依托,牵带周边地区及沿线城镇,形成一个虚实兼合的大时尚区,进而辐射全国和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