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温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2中国轻土产品(温州)博览会于10月12日-15日在新近落成的温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这给近年来傲然崛起的温州服装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中国轻博会落户温州成为温州有史以来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展会。轻工业是温州诸多产业中最有特色最有竞争实力的簇群经济。其中2001年温州服装行业的产值高达265亿元,成为该市四大支柱性的轻工产业之一。而温州市政府举办轻博会的战略构想,就是借此打造国际性轻工城。在轻博会期间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州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温州提出要全力打造国际性轻工城,是在全面审视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重新审视温州现实的基础之上,对温州产业发展作出的新目标定位。从国内外大的背景看,产业结构大调整和制造业基地大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温州作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基地,可以在这种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大环境有利于把温州的特色和个性转化为国际性。
近年来,温州服装业的国际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并广为业内人士关注,而温州服装业品牌群体突起的背后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和过剩的生产能力,温州市政府“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战略构想为温州服装业的国际化转型提供了契机。事实上,温州服装业已经出现了做品牌和做方口工的分化,形成了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齐头并进的局面。
此次轻博会,温州服装企业亮出了由14家“温州功勋服装企业”组成的拥有260多个展位的强大阵容,代表了“温州服装军团”的整体形象。而关于“打造国际性轻工城,温州服装怎么赢”的话题已在温州服装企业中广泛展开。曾率领温州服装企业代表中国最早亮相科隆国际男装展的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陈敏认为:下一步服装商会的工作重点是从事务型转变成引导型、规划型,为企业的国内和国际贸易打通通道。“森马”董事长邱光和认为:打造国际性轻工城不能一蹴而就,温州服装业本身也需要定位,什么样的企业是品牌企业、外贸企业、加工企业和虚拟经营企业,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而“拜丽德”董事长郑秀东则认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温州服装业已具备中高档服装生产能力,但在品牌竞争和出口贸易中不是优势,企业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怎样打造国际性轻工城,如何用足政策的扶持力度,从国字号向国际号品牌转变是摆在服装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轻博会期间,温州市服装商会率领众企业与世界著名面料供应地——意大利普拉托省进行了“亲密接触”,而商会主办的“温州服装产业集群和营销论坛”更是成为轻博会的重头戏。有迹象表明:温州服装企业将利用打造国际性轻工城的难得机遇,进一步分化和整合,将服装行业的“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以树立温州服装行业整体形象为目的的温州服装会馆正在紧张筹建之中,它将成为温州服装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打通贸易通道的重要载体。
据悉,温州市服装商会正在积极申报“中国服装名城”,并有望成为中国第一批“服装名城”。“国际性轻工城”的建设势必给“中国服装名城”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而“两城”的建设为把温州服装业打造成国际性的“服装航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