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主席分析,2005年和以后几年,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无论在展览会、参展者和新展览中心的数量上,还是在展区的大小上,都会影响深远而显著。他说,专家已表明中国展览业在过去十五年内以平均20% 的增长速度发展。去年初有机构统计,2003年在中国有3000场展会举办,中国的150家展览中心拥有300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
大多数的大陆展会与香港展会有不同之处,少有直接竞争力,主要为一些服务国内经济的工业及设施展会。虽然这些展会被命名为国际性展会,参展商也来自众多工业国家,但参展者却趋向中国本土开展贸易。除广交会以外的大陆展会,国外参展者,尤其国外买家,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目前,北京、上海与香港没有构成直接竞争。如果说威胁,更多的是来自南方城市。广州新建立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面积15万平方米,2004年4月举办的广交会,展览面积达28万平方米。到2004年底,深圳展览面积达10.5万平方米的新会展中心启用。位于广州和深圳之间的东莞,在未来两年内也会建起10万平方米的展览设施。
广交会在春秋展会上有10万多海外买家,它与香港贸展会形成互补,而不是竞争。国际购买商能够在几天内同时参与广交会和香港相关展会。广交会展出来自大陆生产的出口商品,而香港展会则展出了来自香港、台湾地区和其他亚洲出口商的展品。只有当广交会接纳海外参展商时,竞争才会体现出来。目前,中国的很多私营企业期望参加广交会,新建的展览场地将会被这些公司利用。 另一方面,亚洲国际博览馆将于2006年在香港开始运营, 该博览馆不仅将为消费品展会提供了更大的场地,还为香港从其对手新加坡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那里争取了举办工业及机械展览会的机会。它适合各种类型的机械展览会的举办,并与大陆有便利的交通往来,既有通往珠江三角洲的渡轮,又有抵达大陆众多城市的航班。从2003年9月开始,广东、北京和上海的居民可以通过个人多次签证出入香港。 可预见的是,众多泛亚洲工业展会将在香港举办。
朱主席充满信心地表示,香港在亚洲消费品贸展会的领先地位,始终是稳定而坚固的。2005年新展览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增强香港的竞争地位。新展览中心的支持和针对大陆居民的新签证政策将使得香港有新的机会举办大型工业展会。那样,香港就能有更多的专业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