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以纺织面料批发经营为主的中国轻纺城市场持续繁荣,全年成交各类化纤面料22.3亿米,成交额达225.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9%,创出历史新高。
作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品贸易中心的中国轻纺城,借我国纺织业享受出口配额取消、进口原料限制放宽及关税降低的种种利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转变经营观念,带来了新的商机---
出口渠道的多元化,提升了市场活力。
目前,中国轻纺城内的面料经营户已由原来单一内销为主开始走向内外并举的格局。有42户经营户获得外贸出口经营权,他们在直接经营外贸业务;有1250户经营户通过外贸公司,间接出口面料;越来越多的外商抢滩中国轻纺城,常驻轻纺城,现货购买后出口。中国轻纺城的外贸全年成交额达5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2%以上,面料销售覆盖 83个国家和地区。
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增加了贸易活力。
中国轻纺城原有“现场、现金、现货”的“三现”交易,开始转向 “公司化、合同化、订单化”的“三化”交易。
产品经营的专业化,提高了产品档次。
传统的低档纺织面料由于附加值较低,正在逐步淡出;以天然植物原料为主的绿色面料等新的中高档面料,层出不穷,专业经营,促进了产品的升级换代。
工贸结合的一体化,增强了经营实力。
中国轻纺城的160余户经营户开始由单纯的市场经营型转向生产贸易型投资,他们投资18多亿元兴办了轻纺企业,以工兴贸。
经营意识的现代化,更新了市场形象。
中国轻纺城经营户品牌意识日趋浓厚,申请注册商标;电子商务形成了共识,今年通过“网上轻纺城”收集面料交易信息并成交的面料有 1亿米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