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生产出了第一台曲线锁式线迹缝纫机;曾经世界上每3部家用缝纫机中就有它两部;它是风靡全球商界“特许经营”的鼻祖; “资本玩家”又给它带来了一场噩梦……它演绎了太多经典故事——
百年胜家 何去何从
6月2号,随着一篇名为《一个上海大亨的没落》的文章成为了某财经杂志的封面文章, 后又被包括新浪等国内各大门户网站转载。一个真正的上海超级富豪,曾经打造过五十亿美 元商业帝国,全盛时期连澳门赌王何鸿燊都曾为其旗下股东的传奇式人物―――原加拿大善 美集团的董事长丁谓的名字,开始和他的具有同样命运的上海同乡周正毅以及荷兰公民杨 斌,一起成为了后非典时期国人饭桌之上的新谈资。但与其他两位富豪不同的是,丁谓的行 止更为低调,“抛碟子”一般玩弄资本的手法更为令人眼花缭乱。更为令人倍感不解的是, 曾经被丁谓这个资本大玩家拿来做“壳”,后又抛弃的,不是农凯集团看中的房地产业,也 不是荷兰籍中国农民杨斌投资的现代农业,而是一个在产业链中不大,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 行业―――缝纫机。
2003年4月30日,丁谓已在香港被商业调查科正式拘捕。丁渭和他的善美公司跨了,这已经成为过去,更让我们关心的是被他玩于股掌之中的百年胜家。论及丁谓和现存的上海胜家之间的关系。如果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就是:“一个幽灵,资本主义的幽灵,在胜家上空徘徊”。为了进一步了解胜家, 记者于上周驱车赶往上海闵行厂区时,看到的美国总部在上海投资2000万美元的胜家,在4万多平方米的厂区内,一片冷冷清清。因为上海胜家生产的家用缝纫机,通过胜家总部的市场调配,90%都被销往国外市场。而出口销售的大多数款项不断的被丁谓在境外截留。一次次的违规操作,使上海胜家几乎丧失了出口权。 丁渭对胜家的影响,从上海胜家的现状就可以略见一斑了,他毕竟掌控了胜家大部分股 权。关于胜家它有很多故事,它和丁渭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期待胜家早日找回昔 日的辉煌。 很多伟大的公司都庆祝过她的100周年,但是可能没有一家能够象胜家公司一样激起人 们如此强烈的怀旧情怀。这个百年老店以其杰出的商业精神标榜于属于它的两个世纪,正如 亨利.福特先生创立了福特公司,从此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思维方式乃至性爱的社会学一样,胜家同样改变了一个世纪的人们关于服装与服饰的美学观念,而将人类引领进了一个全新社会。然而1945年《生活》杂志上的一句开篇语似乎预示了它的命运轨迹:美国工业史上从来没有一家公司有过这么长久、这么大规模衰退的例子。
特许经营:“胜家”演绎了商界神话 提及胜家,在商界它的营销方式要远远比它的产品更吸引人,胜家的营销方式演绎了商 界一个经典神话。1865年现代特许经营诞生—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的产品在当时属该领域新产品,由于市场上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性能及产品本身认识不足,胜家公司决心进行大胆的尝试,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收到的效果颇佳。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由于新产品推销困难,首创"特许经营"分销网络,从此雄霸美国市场,胜家缝纫机公司也被公认为连锁加盟界的鼻祖。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这一历史性的举措创造了商界的神话,后来这种营销方式造就了麦当劳、肯德基、 柯达、富士等企业巨人。此外,后来风靡全球的“分期还款”销售模式最早也是胜家由胜家提出的。 胜家特许经营的成功,特许经营在美国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并且为事实所证明 它存在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挑战性。特许经营受到了全美企业的高度关注。1959年,为了进 一步推动特许经营事业的发展,国际特许经营协会IFA成立,现在共有600家会员遵守着其 制定的特许经营道德规范和营运标准。“胜家”事业也因此举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固步自封:“胜家”名牌遭遇危机 胜家公司曾经是美国首家国际性公司,它所生产的“胜家”缝纫机操作简便,备受人们 喜爱,是风靡世界的名牌产品。1940年,世界每3部缝纫机中,就有两部是“胜家”牌,然而,到了1986年,胜家公司董事会不得不沉痛地宣布:胜家将忍痛割爱,抛开它赖以成名的“胜家”,从此再也不生产缝纫机了。 胜家公司为什么会在市场上败得这样惨呢?原来,胜家公司在成功后,对胜家传统产品 过分依赖,片面固守以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质是无声的推销员”等观念,而忽略了世界大市场的变化,直至1985年,胜家出厂的仍是19世纪设计的产品,而此时,其他竞争者纷纷开发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产品。日本厂商研制出“说话”缝纫机,在操作失误时会发出声音提醒改正;英国推行“音乐”缝纫机,缝纫机能自动播出优美动听的音乐;瑞典生产出一种“电脑”缝纫机,它可以根据布料特性,自动地将缝法、针脚长度、缝纫松紧度等调到最佳状态。这样,胜家缝纫机当然敌不过其他竞争者,其市场份额逐步被其他厂商鲸吞,从而丢掉了自己很大的市场。
风云再起:“公司医生”利用“胜家”造梦 胜家是一家老牌美国公司,创建于1851年,凭借缝纫机制造业务迅速成长。但是进入 二十世纪后,由于日本企业带来的竞争加剧,胜家业务出现了多元化,除缝纫机制造业外, 还生产煤气表、电动工具以及各种国防电子系统。胜家1986年分拆了旗下的缝纫机和家具 制造业务,并同意分拆后的公司使用"胜家(Singer)"品牌。分拆后,母公司仅持后者少数 股权,而抽身专注于国防相关业务.。胜家被拆分出来后到80年代末期,脱离集团的胜家缝 纫机公司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并且新进入的股东又涉嫌证券诈骗,所以急想脱手。被拆分的 胜家缝纫机公司除了拥有最大的缝纫机生产业务以外,还继承着老胜家的销售渠道——散布 在100多个国家的三万多个经销商。被称之为“收购专家”和“公司医生”的丁渭看到了机会。最终他以每股38美元,共计2、8亿美元(部分为优先股)的价格收购了胜家缝纫机公司76、67%股权,将其私有为自己的美善集团。之后的一系列改革,显示了丁渭神奇的才能,甚至后来还被人们称之为“长着东方面孔的邓拉普”,公司第二年开始了盈利。此时,胜家产品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不过,胜家贡献的收入仅有46%来自于缝纫机的销售,穿上胜家“外套”的产品从收音机到CD、甚至于冰箱的各式产品。丁谓对收购交易表现了出奇的狂热,这时候他先后收购了日本著名的音响制造商山水公司、欧洲最大的缝纫机制造商德国百福公司、视听产品制造商日本雅佳电子、香港的上市公司港华集团。这正是丁渭的大计划,希望利用胜家品牌创建一个三菱模式的全球性电器企业。
危机四伏:“资本玩家”没能玩转“胜家” 胜家公司成功改造的故事并没有再次发生在它收购的另一家缝纫机企业身上,虽然这家 企业的业绩较丁谓接手前有所增加,而丁谓将其生产和销售转移到亚太等发展中国家发展计 划也不是非常顺利,同时胜家自称来自南美的业绩也受到影响,先前激进的扩张策略带来的 债务压力越来越大。这也迈出了胜家走向衰落的第一步。于是一个相互盘结的资金链开始崩 溃:没几天,胜家公司也在美国申请了破产保护,因为其为百福担保了4700万美元的债务; 而加拿大善美曾为收购胜家而在1993年发行了3亿美元的10年期折扣债券,到期后价值将 超过6.5亿美元,该债券的抵押品是胜家的股权,随着胜家申请破产保护,债券的持有者不 得不申请加拿大善美也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此时的加拿大善美手头现金仅有60万美元,而 未偿债务高达6.5亿美元,胜家公司手头拥有2300万美元的现金,债务竟达到了12.5亿美 元。 就整合后的善美集团而言,拥有知名品牌,拥有制造基地,拥有市场渠道,实业也算扎 实,最起码好过今日某些大谈"资本运作"、但实际并无实业支持的"玩家"。但是,就在 这一场场并购中,善美旗下公司之间结成了网状的资金链,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看似稳固,其实一毁俱陨。在胜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之后,《福布斯》撰文指出,亚洲金融危机仅是一个诱因,真正让善美集团走向崩溃的正是曾经让其实现跳跃性发展的众多并购。 百年胜家:不朽的丰碑丁渭把一个小小的科技公司,发展到横跨几个大洲的商业帝国,在一次次"整合"中,他在不同市场驾轻就熟,大玩财技,将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优势运用得淋漓尽致,不愧"资本高手"的称号,令今天的资本玩家也要甘拜下风。可是在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人生轨迹里,给胜家只是带来了又一个噩梦而已。在业界,胜家这个牌子仍很有很重的分量,因为它有悠远的历史,它是曲线锁式线迹缝纫机的鼻祖,同时也为缝纫机的推广应用及发展做了非常大的贡献。在胜家的历史里有太多的闪光点,直至现在仍在濯濯生辉,虽然经历了很多磨难,可是业界人士都仍承认它是世界缝纫机业一块金字招牌,更是缝纫机业的一块不朽的丰碑,它的魅力永存。
虽然,善美倒了,丁渭倒了,被丁谓始乱终弃的胜家也当然性的受到了一些挫折,但据了解在日本、泰国贴牌生产胜家的一些企业运营状况依然良好,并不会对胜家这一国际品牌产生灾难性的影响。记者在上海胜家采访时,人士部的负责人王女士告诉记者,丁谓事件的连锁反应,的确也波及到了上海胜家,甚至间接导致了某高层人士变动,但是上海胜家内部健全的管理制度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就此坍塌,的确,经过多年的减法原则之后,上海胜家的专业化程度与公司运行机制已有成型模式,生产经营方面应当不会受到影响。很多曾经到上海胜家参观学习过的业内人士对其内部严格的现场管理盛赞有加。“上海胜家的厂区里,办公室,会议室都实行严格的禁烟制度,我们当时在胜家开会的时候,几个人实在是想抽烟了,就记得有一位负责人七拐八拐的把我们引到了厂区边缘墙角里的吸烟处,那个地方,就象一个马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