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上半年的纺织经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历经风雨,靓丽依旧”。尽管遭遇到美伊战争的阴影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影响,但生产和出口仍保持了快速增长,很多企业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说明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所增强,“非典”带来只是局部的、短期的影响,不能改变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就好比一个人在快速行进中突然被绊了一下脚,打了个趔趄,人没有趴下,更没有丧失前进的能力。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呢? 首先,应该认识到,这几年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宏观形势好,国内外市场条件好。从国内看,由于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鼓励技改,有效地拉动内需市场;从国际看,世界制造业东移为我们提供了机遇,加入WTO又为增加纺织服装的出口创造了条件。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从1999年到现在,我国纺织工业连续4年高速增长,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长超过200万吨。最新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纤维加工量人均达到11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第二,必须清醒地看到,这几年行业的发展主要靠的是规模扩张,尤其是棉纺、化纤能力的增长“炙手可热”。在生产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国企改革不到位,民营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在外资大举进入和行业无序竞争的双重挤压下,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产品销售增量不增效。特别是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低水平延伸,低价竞争的情况比较突出,最典型的表现是“用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卖出三流的价格”。
第三,鉴于以上分析,当前最重要的是未雨绸缪。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经济形势时强调,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防止一些行业重复建设抬头。这完全适用于纺织行业。对此,业内专家特别提醒,在市场形势好,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要关注后期市场,要想到明年、后年,想到市场形势发生变化怎么办。目前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一方面抓紧内部的整合,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积极调整企业战略,完善产业链,增强应变能力。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
第四,要关注宏观形势和最新政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纺织服装出口创汇的大幅增长,来自发达国家的各种非贸易壁垒及“反倾销”的措施也随之而来,值得我们随时关注,积极应对;一个时期以来,有关人民币汇率调整的话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对此,有关领导已有明确表态:人民币汇率不会变。最近,关于出口退税的调整问题又成为新的关注点。这两个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后者对行业的影响更为直接,也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大事,需及早着手,做好准备。
总之,要学会在顺利的情况下加强防范,自我调整,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