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几个月里,我国棉价仍将在相对高位运行,但棉纺产品的销售价格难以同步跟涨,棉纺企业普遍面临利润增长难题,一批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在此轮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今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虽然增长两成以上,但多数棉花产区受灾严重,新棉产量明显低于前期预测,上市时间又较去年推迟了一个月以上,加之上年度需求缺口集中表现,国内棉花供求矛盾突出。9月份以后,国内新棉收购价及市场交易价均持续走高,目前国内市场329级棉的提货成交价已达1.7万元/吨以上,籽棉收购价也在3.5元~3.6元/公斤,创1995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棉价暴涨带动了可替代产品——涤纶短纤价格的同步上涨。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以来,我国棉纺织产业链的状况是“上游成本推动型”而非“下游需要拉动型”,棉纺企业产品成本中原料成本占到60%~70%,因此棉花和棉纱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国内棉纺织产业链的市场现状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描述的:棉价暴涨,纱价略涨,布价微涨,成品不涨。也就是说,几个月来棉价上涨给下游企业增加的生产成本已被纱、布、成品生产企业逐层自行消化。这对于利润率本就不高的棉纺织企业而言,利润空间势必受到严重挤占,甚至无利可图,由此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企业选择减、停产的现象,以减少亏损。 据分析,原料成本大幅上涨而棉纺织产品的销售价格难以同步跟涨,其主要原因是国内部分地区的重复建设比较突出,再加上市场需求的拉动,使国内棉纺能力快速增长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一方面导致上游棉纺原料供应紧张,国内棉花市场已是连续4个年度当年产不足需,致使国家储备棉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另一方面,造成棉纺织品市场价格竞争极为激烈,特别是面对棉价超常规走高,棉纺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全年产业利润增长更成难题,国内棉花行情也进入“有价无市”的高风险区。 专家预测,从后市来看,由于供需矛盾突出,短期内国内棉价仍会保持在高位。随着用棉企业减、停产现象的加剧,加上新棉上市量的增加,11月份以后国内棉价有可能出现一波回落行情,但在全年度供求存在缺口的大势下,棉价的回落是暂时的,未来几个月棉价整体上仍将在相对高位运行。第94届广交会上,原料价格的飞涨和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消息,已经使棉纺织品出口企业出现了不敢报价、海外采购商不敢下单的尴尬局面,明年的棉纺织品出口形势极为严峻。从棉纺织业自身发展来看,国内的产能仍会保持较快增长,市场上低档次的棉纱线、棉织物等常规品种将供过于求,行业整体利润将被压缩至最低水平,部分竞争力弱的企业在这一轮竞争中会被淘汰出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