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内地棉花价格大幅上涨三至四成,有说是棉花减产,成熟期推迟所致。但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棉花的流通机制不健全才是导致棉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细绒棉去年均价为人民币一万三千元/吨,目前市价则一万八千二百至一万九千元 /吨;长绒棉去年的均价为一万八千元/吨,目前的市价高达二万六千元 /吨 自去年棉花收购放开以来,市场逐步呈现无序状态。小商贩在田间地头向棉农高价收购棉花,然后卖给棉花供销社或者实力较大的民间资本。虽然商贩买进和卖出的价格相同,但加水、掺假使得棉花的品质大大下降。同时,门槛打开之后,大量民间资本涌入。粗略估计,仅从浙江进入新疆棉花收购市场的资本就高达二三十亿。在如此雄厚资本规模的背景下,难免出现囤积居奇、营私、哄抬棉价以及棉农惜售的现象,最终令棉价高涨。 一位纺织公司的高层表示,目前棉花的价位已接近历史的最高点,但并不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而是恶意炒作的结果。 我国的棉花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三。但由于内地棉花需求旺盛,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棉花。为解燃眉之急,防止棉价继续上涨,稳定市场,政府向 WTO申请二百万吨棉花的紧急进口配额,而去年,我国的棉花进口配额只有八十万吨。 棉花价格居高不下,导致大批纺织企业停产、倒闭。棉花需求虽相对减少,但停产、倒闭的只是一些体制不健全、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和小型民营企业。不过,民营企业具有极强的灵活性,棉价下降后,又会重新开工。而在纺织行业中,国有企业的比例并不高,因此其需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不大。有业内人士分析,棉价虽然近期出现小幅回落,但未来,甚至明年仍有继续上扬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