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棉纺织行业大会上,来自纺织企业的代表一致呼吁:在国储棉有限的情况下,为弥补国内棉花缺口,保障纺织行业生产用棉,必须提前放开棉花进口,取消配额管理。很多专家也认为,提前放开棉花进口,取消配额管理是解决当前棉花价格暴涨问题的唯一出路。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表面上看,是气候原因造成了今年棉花的减产或成熟期的推迟,导致棉花缺口进一步加大,从而加剧了棉价的上涨;而更深层的原因是棉花流通体制还没有真正与国际接轨,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我国纺织行业用棉量与棉花产量间的缺口是客观存在的。今年初,在没有考虑天气因素的情况下,预计缺口在60万吨左右,而由于天气的影响今年棉花实际产量可能在490万吨左右,与纺织行业640万吨的棉花需求量之间有近150万吨的缺口。由于国储棉所剩无几,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一缺口的调控只有依靠进口来解决。而目前企业进口棉花却又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配额总量的限制,指定公司经营的限制,配额AB分类的限制等,这些都是导致此次棉花行情暴涨的体制性的原因。而按照我国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棉花进口的完全放开要等到2005年。会议代表认为,缓解棉花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国家提前将棉花进口完全放开,取消配额管理,使棉花经营真正走向市场化,让棉纺企业能够直接从国际市场上采购到棉花。这样既有利于规范和稳定国内棉花市场秩序,也有利于营造一个使所有的纺织企业都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 另外,如果提前实现棉花进口的自由化,则表明我国在一些重要的产品上提前与WTO所规定的贸易自由化规则相接轨,有利于树立我们良好的国际形象,也有利于平衡与别国的贸易关系。代表们希望这项提议能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能对此做出果断、迅速的决策。 业内人士还建议,应尽快把棉花期货交易推上议事日程,这是规避棉花风险的最好办法。另外,国家统计局的棉花价格的统计还应当增加月度统计,以利于企业从整体上把握棉花价格变化,从而避免市场运行中的真空阶段。 据参会的棉纺企业代表介绍,棉花价格的不正常上涨,目前已经造成许多棉纺企业断棉限产,江苏、浙江、山东等棉纺大省有些规模较小的纺纱企业已经停产。棉价不正常上涨还导致部分织造企业无法接单续单,徘徊观望乃至停机。 据了解,大多数企业在缺棉限产的同时,开始加大化纤用量,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涤纶短纤因为对棉花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成为棉纺厂家的首选产品。针对这一现象,业内专家提出,在棉花价格超出了棉纺企业承受能力的非常时期,适当增加化纤用量,开发一些多种纤维组合的产品、差别化纤维产品,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转载自 中国纺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