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行业,作为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重灾区,在2009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发展呈现出了从回暖到复苏的“V”型运行轨迹,足以令业内人士为之激动。按道理,经济形势好转,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的价格应该往上走才对,但缝机市场的现状却很是诡异,价格非但没有上扬反而下滑。
这一“价格怪圈”引起了行业内众多人士的关注。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经过一轮外部危机的洗礼和行业内部的格局调整,是时候给这条产业链把把脉了。
经销商很重要
与大多行业不同,缝纫机的销售渠道自有一套。缝纫机生产企业,也就是供应商,是缝机流出端;服装企业,最终的消费者和使用者,是缝机接收端。但他们并不是直接对接的,当中存在着一个过渡地带——经销商。
可以说,这个经销商就是缝机商贸之路上的枢纽,大多产品都要经过他来中转。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他要负责沟通上下游行业,不但要把供应商的产品和技术传达给服装企业,同时,也要将服装企业的信息及时回馈给供应商。
经销商地位之重要,不言自明。但与这个“重要地位”不相匹配的是,经销商却长期在产业内缺失话语权。价格不是由整机企业说了算,就是由服装企业说了算,经销商两头跑,最后还两头都不讨好。
于是,“价格怪圈”的谜底浮出水面,行业困局很大原因是由于经销商受困于体制、规模、运营模式等瓶颈束缚,只有充分调动起经销商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理顺产业链。
为了深入了解经销商经营现状,针对商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缝制协会商贸委主任胡淼海、协会秘书长杨晓京一行走访调研浙江东阳、义乌、杭州三地的几十家商贸企业,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经销商们的意见和建议。
售后很难做
笔者了解到,虽然近几年国内缝机产品的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比起日本、德国的产品来也还是有差距,这个差距就主要体现在售后的维修和保养上面。而目前经销商的市场规范问题也正是集中于此。为了了解到经销商目前所要面对的实际情况,笔者采访了一知名缝机商贸企业的负责人郑先生。
郑先生一语道破:“由于行业内缺少统一的约束和标准,已使经销商的工作陷入被动局面,被动到无论做得多好,客户都还是不满意,甚至已经影响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