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春夏面料展上,对麻纺面料感兴趣的国外客商颇多。图为一位外商准备为一家麻纺企业下单这篇文章来源于纺织资源,请各位网友直接在浏览器中直接输入纺织资源查看。
《亚麻比奔驰更尊贵》是“亚麻人”赵志刚在博客里写的一篇文章,赵志刚还是中国麻纺行业协会的顾问。他在文中提到江苏常州美源亚麻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NM75支亚麻纱,每吨售价高达38万元,单位价格比一辆奔驰E300轿车还要贵。在麻纺行业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常州美源所走的高端路线似乎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价比天高 命比纸薄?
《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与常州美源取得了联系,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高支纱有着多年的积累,是有“历史和传统的”。公司早在几年前就从国外进口了亚麻加工设备,经过三年的研发,成功生产出了这种原料来自法国和比利时,价格昂贵的高端纱。当问及这种纱线的销售情况时,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种纱投入很大,没有订单绝对不能盲目生产。”
当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波及到我国纺织行业时,麻纺企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众多中小企业濒临倒闭。常州美源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并没有跟同行企业打价格战,而是坚持做强做好自己的优势项目,走出了一条差异化道路。该企业负责人说,金融危机对他们的企业影响并不是很大。然而,这位负责人也一再表示,我们的企业规模很小,产能不足行业的1%,“是一个特例,很难代表行业的共性”。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很多企业都尝试过高端产品的开发,但是由于成本以及销路问题最终都没有坚持下去。新申集团的胡总说他们甚至还生产过80支的高端纱,后来还是放弃了。
据赵志刚介绍,麻纺行业高端纱的开发和生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雄厚的实力和大量的投入,首先用于生产高端纱的原料本身就极为昂贵,此外还需要企业拥有相应的技术支撑、管理协助,同时企业还要拥有一批高素质和技术纯熟的工人,“这些都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奏效的”。
找准定位 做专做精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麻纺的龙头老大,正是依靠了自身的比较优势。赵志刚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多东欧企业就是被我国麻纺挤出了这个行业。”然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过去的高投入也使得我国麻纺产能相对过剩。金融危机后,巨大产能一时间无法稀释,成为了当下麻纺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麻纺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没有差异,比较下来,没了优势,于是只能打价格战,而这种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不断挤压着企业的生存空间。
赵志刚告诉记者,前些年大庆市肇融亚麻纺织有限公司就致力于中端24支纱的生产,这种纱别的企业也可以生产,但是他们公司的产品比别的企业质量好,同样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赵志刚还半开玩笑地说:“其实,你就是做低端,做好了也行。”
诺华林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法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诺华林找准了自己的行业定位,专注于亚麻原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曾有媒体记者问该公司有没有意向发展亚麻的再加工,得到的回答是:“那是别人的专业,不是我们的专业。”
扬长避短 路在前方
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会长许吉祥在提到2010年麻纺行业的八个调整与转变时,就指出要“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向改造更新先进技术设备转变”,“调整盲目投资扩大规模,向做强提高质量效益转变”。麻纺企业应该定位于中高端,这是行业的发展趋势。
然而,更新设备、开发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又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常州美源利用自身的优势,走出了一条高端的路线。如果企业都不顾自身特点,盲目跟风模仿,结果也只能是比较优势的再度消失,让高端成为新的低端,从而出现新的同质化和新的价格战。企业只要把自己擅长的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在市场的争夺中杀出一条血路,建立自己的行业地位。
田忌赛马的典故说明中国人自古就谙熟扬长避短。变则通,通则久。面对“内忧外患”,麻纺企业只要认真研究细分市场,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新优势,内外销并举,出路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