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市瑞俊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在公司总经理余跃明的掌舵下,通过四年的努力,这个兰溪纺织行业中的“新兵”茁壮成长:销售收入从2007年的3000多万元跃升至2009年的7000多万元,年税收从70多万元上升至300多万元。在瑞俊纺织公司成长的同时,余跃明也犹如一颗新星在兰溪纺织业冉冉升起。
“瑞俊”为何能快速发展?余跃明道出了个中缘由:抓技改、抓管理。
抓技改 企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抓技改强基础,企业才有更高的效益。”余跃明说,刚成立时,公司只有3条气流纺生产线,10多名员工。由于积累有限,加上对单独办厂感到底气不足,他吃住都在厂里。为使企业产生更大效益,他于2007年投入2000万元,新上了4条生产线,单机数由原来3组增加到7组,日产量从4.5吨增加至11吨。
技改投入带来了生机,也使余跃明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希望。
2008年下半年,正当余跃明再次抓技改时,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席卷而来,这让他心里没了底。不过,他及时抓住了兰溪市委、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的机遇,把“危机”当成“时机”。
去年3月,余跃明集中5000万元资金,再次新上了3条国内最先进的气流纺生产线。不到半年时间,企业已拥有10条生产线,日产量达20吨,当年上缴税收300多万元。
瑞俊纺织公司虽然“年幼”,但在市场上却有较好的口碑,产品也供不应求。客户在厂里等产品是常有的事,有时还要托关系才能抢到该公司生产的产品。
今年,余跃明在综合分析前几年棉纺市场起伏行情走向后,又决定投资4000万元,引进80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喷气织机。记者在采访时,余跃明正在织机安装现场。他告诉记者,这批织机将于9月投产,届时将增加1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和300多万元的利税。
抓管理 企业发展的潜力
“一个企业不抓管理是很危险的。”余跃明认为,即使企业装备再好、产品再牛、实力再强,如果不抓管理,企业就没有凝聚力,并将走向死胡同。
2009年初,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兰溪市委、市政府派驻企业指导员的配合下,该公司把企业管理列入实质性工作来抓。
在驻企指导员的帮助下,企业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考核机制的落实,使职责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使在厂党员有人管理,发展党员有组织培养,民主监督有人抓,困难职工有人帮;三是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创立了“瑞俊”品牌;四是设立安全生产检查组,对安全工作进行值班管理,对检查出来的隐患限期整改,使安全工作在管理上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