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在中国的刀剪市场—直占据半壁江山的北京王麻子剪刀厂已向法院申请破产。北京“王麻子”剪刀,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与杭州的“张小泉”齐名。凭着300多年的品牌积淀,“王麻子”成为北京剪刀业的象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企业年上交利润近200万元,企业累计创利税相当于国家建厂投资的4倍以上。有过百年辉煌历史的老字号在市场经济大潮无情地冲击下,就这样一夜之间命归黄泉。业内人士分析,北京王麻子剪刀破产非一日之寒,早在数年前就露出冰山一角,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 一、产品创新意识差。王麻子不注重品牌塑造和宣传,甚至还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去传播知名度。2002年,竟然忘记了申请北京市著名商标。
二、沿袭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企业管理政策、销售决策以及人才方面都远远跟不上时代要求。特别是政府对该企业干预过多,计划经济的色彩更加浓厚,养成了依赖政府的懒汉思想。
三、领导班子不稳。最近的7年中,王麻子剪刀厂竟然换了7任厂长。领导短期行为严重,急功近利,管理混乱,导致企业运转极不正常。领导人急于出政绩,有的项目刚上马就胎死腹中,数百万元资金打水漂。
四、乱点鸳鸯谱拉郎配。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领导指腹为婚,王麻子剪刀厂与十几个不相干的企业组成了王麻子工贸集团。其间,矛盾—茬接一茬,整天乱哄哄。
五、设备严重老化。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没有运用到生产流程上,技术改造也只是小打小闹。因为收入低,又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六、假冒伪劣防不胜防。制假“王麻子”的厂子多达几十个,年产量500万把,是“王麻子”年产量的近3倍。
七、企业人员负担太重。王麻子剪刀厂有正式职工161人,退休职工却有268人。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惊涛拍岸,王麻子破产给百年老字号们再次敲响了警钟,企业不能倚老卖老,靠老资格混日子,优胜劣汰,推陈出新,永远是市场经济不可抗拒的一大规律。(作者:蔡恩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