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交会一期已经闭幕,但从成交情况看,纺织企业陷入了进退两难境地。
到手的单是签还是不签。
广交会上棉纺企业洽谈多、成交少,纺织品成交陷入了两难境地。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尴尬不仅缘于出口退税率下调4个百分点,更多的可能还是与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目前棉花、纱线的价格涨势迅猛,籽棉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一倍多。出口企业担心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不敢对外报价;采购商担心签单后,原料价格大幅回落,不敢轻易下单。一位浙江纺织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料价格上涨,企业不但不敢接单,就连已经接了的生产订单,也都犹豫着不敢下料生产。
棉纺企业损失最大
短短一个月,棉花价格突然涨了30%,棉价下一步怎么变目前并不明朗,一些企业表示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签的也都是一个月内交货的短期订单。
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认为,这样下去,可能对纺织业下一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棉纺企业所受的冲击更大。广交会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纺织品中服装类成交位居冠军,占到近六成,成交受影响程度远没有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大。业内人士分析,棉花下游产品如服装等的价格,暂时还不会跟着原料价格上涨,棉价上涨带来的压力目前主要压在了棉纺企业头上。
阴影笼罩纺织业
一种市场不可预测的阴影正笼罩着纺织业。曹新宇担忧地说,由于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再加上近来美国“特保”的威胁,纺织品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这种不可预测性可能影响到正常的贸易往来,从而对我国纺织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专家指出,受此影响,纺织机械行业、棉花种植业都将面临挑战。
企业期待政策落实
曹新宇认为,国家棉花收购销售和进口政策应尽快调整,及早化解不正常的负面因素,让国内用棉生产企业能尽快突破关税配额限制,自主进口国际棉花。其实,早在今年年初,棉价已经有所波动,业内一些人士坦言,如果当时对配额所有权放宽,目前的高价炒作或许可以避免。
其实,在今年棉花采摘收购前,国家相关政策已经出台,相比年初,对收购加工企业使用贷款的限制增多,以避免他们利用这笔流动资金囤积炒作。然而各地的执行情况似乎并不理想。
另外,也有企业表示,如果出口退税方面应退未退款能够及时退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在流动资金方面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