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立达(Rierter)纺机公司精梳机E62,由于该公司制造的各型精梳机均以质量优良著称,颇受用户信赖。新型号一出,立即受到国内各纺纱厂的青睐,不少厂家竞相引进。现对该机型的技术使用性能进行一些探讨,对纺纱厂的管理、使用和相关的纺机厂或可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1 E7/5模式 <BR>谈论E62不能不先提E7/5。立达公司对E7/4型精梳机大刀阔斧地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改型为E7/5,使精梳机的设计制造技术大大地向前跨进了一步。后来的E7/6、E60、E60H、E61、E62、E72等各型精梳机,均沿用了E7/5所首创的核心设计技术,这里称之为E7/5模式。所谓E7/5模式内容如下。
1.1 采用偏心滑块摇杆机构传动钳轴,再由紧抱于钳轴上的摆臂作为传动杆,以锡林轴和钳轴为支点,带动钳板组件作往复摆动运动;
1.2 钳板机构采用四连杆传动,取其传动精度高、耐磨损、寿命长的优点,两侧四支点支撑,提高了钳板摆动的稳定性;
1.3 差动行星装置采用外齿轮啮合式,制造精度可提高,其啮合状况易于观察、调控;
1.4 改进钳板组件的材质与几何造型,尽量减轻钳板组件重量,降低其摆动惯量;
1.5 上钳板加压机构从原钳床组件中脱离出来,由固定于机架上的偏心轮传动,进行加压、释压和前进后退给棉,减轻了钳床组件的重量;
1.6 采用差动行星齿轮机构传动分离罗拉,回转臂由锡林恒速传动,锡林又通过三套组合的四连杆机构,使太阳轮作正反或近似停止的运动,其与回转臂的合成速度传动分离罗拉;
1.7 采用多级齿轮系,传动小卷的喂人和车面精梳条的输出。自1978年立达研制E7/5精梳机以来,此核心传动技术虽经各型改进,基本格局未变,仅是对E7/5模式中的个别元件、参数优化组合而已。如E62只是改变了差动行星装置中的一对传动齿轮的齿数、传动钳轴的偏心距,以及相应齿轮的齿数,调整传动分离罗拉的连杆尺寸的相应修正而已。
2 E62的技术进步
立达声称,E62是通过CAPD(Comper AidedProcessDesign)计算机辅助工程优化设计,通过几十亿次的运算,优化组合的结果。此言不虚,对照E7/5改进有多处。
2.1 SCU机器控制
机电一体化水平大有提高,E7/5使用的是数量多达60余个继电器控制,E7/6改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前进了一步,E62的SCU则是计算机的模块控制,SCU是立达自行开发的应用于纺纱各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模块根据机器类型选定,E62的菜单、数据显示计有产量、质量、生产信息、参数调整、班次安排、机器功能自检、质量检测系统(UQM)、故障、维修等总计74项,其中仅故障显示说明一项就有148条之多,上述各项都可通过菜单、显示屏快速地显示出来。系统还给用户提供了自行编程的方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E7/5的继电器控制相比,是跨越式的进步。
2.2 减少钳板组件的摆动惯量
E7/6将钳板组件的重量由E7/5的3.6kg减至2.9kg,E62维持E7/6水平,未再减轻,但在钳床组件的几何尺寸上有改动,估计以降低钳板组件的惯性矩为目的。E7/5钳轴摆动角43.98°,单程摆幅(摆动动程)为62.94mm,E7/6将偏心滑块摇杆机构中的偏心距,由E7/5的77.5mm改为70mm,钳轴摆角缩小为39.53°,摆动动程降为56.57mm,E62将偏心距再缩至65mm,钳轴摆角为36.6°,摆动动程降为52.38mm,大大地降低了钳板组件摆动运动的加速度,为其高速运转创造了条件。
2.3 加大上钳板压力轴的偏心距
偏心距由E7/5的5mm加大至9mm,利用压力轴定位角度的变化,会产生不同压力的特点,将原来不可调的上钳板加压压力,变为在一定幅度内为可调,用户可根据小卷定量进行调整。
2.4 减短有效输出长度 <
E62将差动行星机构中的太阳轮由33齿改为32齿,相应的在其上方的21齿行星齿轮改为X齿,降低了平均分离牵伸倍数,使有效输出长度由31.7mm缩短为26.48mm,是目前国内外各型精梳机中有效输出长度之最短者,又相应修改了传动太
阳轮的连杆尺寸,使分离工作长度未做同比例减短,可增加精梳棉网的接合长度,以提高精梳条的接合牢度,可望改善精梳条的条干均匀度,同时,分离罗拉顺转瞬时速度的降低,加速度随之降低,分离罗拉转动惯性大降,可遏止分离罗拉的扭振。
2.5 传动给棉罗拉回转的棘轮由内齿改为外齿
维持E7/6型式,不仅解决了内棘齿易磨损的弊端,且对前进给棉与后退给棉的互换极为方便。
2. 6 维持给棉钳口至分离罗拉的距离
在分离阶段,给棉钳口至分离罗拉的距离,在E7/5基础上,E7/6缩短了10mm,从而减少了有效纤维的损耗,E62保留了这一改进,未再缩短。
2. 7简化了牵伸设计
E62总牵伸由9.0~21.3倍,分18档,采用两轮调节方式(A、B轮)牵伸倍数为12.037,总牵伸倍数=12.037A/B,后牵伸有3档,故总牵伸倍数共有54档变化,平均档差为(23.1/9.0)1/17=1.06倍,若总牵伸、后牵伸变换齿轮(A、B、C轮)模数相同,牵伸变换齿轮数仅用10个齿轮就可以了,既方便管理,又减少了备用齿轮数。
2.8钳板最前位置停车
使开车时棉网质量稳定。意大利马佐利(Ma-moli)最先采用此一技术。
2.9满简自动断条
满筒时,圈条盘定位自停,自动换筒推出条筒的同时,圈条切口切断棉条,不必另设断条机构。
2.10 改进传动方式
普通采用同步齿形带和平皮带代替刚性齿轮的啮合传动,既可做到无间隙传动,提高传动精度,还可降低噪声。
2.11 变速器传动圈条盘
不同的纤维原料对圈条牵伸有不同要求,可通过垫片,改变变速器传动直径,使之符合圈条牵伸工艺的需要,不需调换传动齿轮。
2.12关注气流影响
E62首次提出了气流的影响,并对各精梳头(眼)与主风道连接的进口截面提出了要求。
总之,E62对E7/5的改进是不少的,但仔细看来,有的是时代科技进步的反映(如SCU),有的是成熟技术的实现(如同步齿形带传动),更多的是以前各型改进的集成,E62本身技术创新的含量是极少的,而E62却能以最高的速度(400钳次/min),较低的消耗(精梳落棉18%以下)和较好的条干,雄踞于世界首位,其中因素令人回味。
3 E62的管理、使用与维护
3.1 尽量发挥其高产、优质、低耗的特点
(1)E62的速度已居世界之冠,实际生产中,不需去创造400钳次/min的世界记录,那样有损机器的寿命,但本机速度不宜太低,250~380钳次/min,应认为是适当的。
(2)有效输出长度的减短,是通过降低平均分离牵伸倍数来获得的,为纺纱生产定量上的平衡,E62的总牵伸倍数偏大,后工序定量如能允许,以尽量降低其总牵伸倍数为佳。
(3)平均分离牵伸倍数降低以后,顶梳处理的纤维丛厚度增加,必须合理配置精梳准备牵伸工艺,加强对小卷中纤维后弯钩的伸直,以减小有效纤维的损失,达到节棉降耗的目的。
3.2 熟悉SCU功能
认真阅读说明书,熟悉各种菜单内容与使用方法,掌握数字显示操作程序,特别是能掌握对可编程序的编制,使之符合生产、工艺管理需要,尽量把制造厂为用户提供的各种功能发挥利用起来。
3.3 做好安装前的机器基础
E62整机重量与E7/5差不多,但其安装基础的要求较高,地面承载能力达10200N/m2,这与E62的速度高、振动大有关,故机器基础不能掉以轻心。
3.4 对关键隔距应实测检查
机器上有多处标有刻度,指示某些安装数字要求,须逐台予以实测验证,并记录在案备查。如落棉刻度5—11,在24分度,按落棉刻度”5”校正落棉隔距(分离罗拉至下钳板前缘的隔距),”5”以上各刻度的隔距变化,则须实测后记录下来,再如作为机器制造规格的梳理隔距(锡林至上钳唇的隔距),E62是0.2mm,须检查其横向(左、中、右),纵向(前、中、后)的隔距变化,又如各部位上的接近开关、电磁开关都有极严格的隔距要求,必须按说明书逐一校对检查。
3.5 棉条筒的选择
E62说明书对精梳条筒的直径、高度、托盘高及弹簧承重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考虑托盘表面与精梳条间的摩擦因素(精梳条在此表面不打滑,且不粘条),托盘及条筒底的排气孔,以及承重弹簧的垂直度(托盘在条筒中任一高度不歪斜),以免纳入或抽出条子时,被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