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目前,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纺织企业成本直线增加,而产品价格却大行其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纺织企业成本与价格背道而驰呢?是谁触动了纺织企业的“奶酪”?山东省的情况是这样的。
电力供应比较稳定。今年,山东省纱、布总产量占全国的23%,5月份,纱、布产量仍位居全国之首,并以37.04%、42.57%同比数高速增加。与其他各省相比,电力供应情况良好,除胶东一带今年3月供电略有紧张外,全省基本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现象。
运输成本不占主导地位。在国际燃油涨价、国内运输限超载政策的双重影响下,山东省纺织企业反映运输成本平均上涨30%左右,打击限超载力度大的地区运输成本出现翻番。目前,大部分企业运费较前期上涨0.15-0.20元/吨·公里,维持在0.3-0.4元/吨·公里。按此计算,一辆装载10吨(正常装载量)棉纱的车皮行程500公里,每吨纱成本将增加百元左右。山东纺织品产销量较大,企业坦言,这笔运输成本的增加比起目前棉纱价每周数百元的下调幅度微不足道。
出口退税政策基本消化。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使多数纺织品退税率由17%降为13%,平均下降4个百分点,相应出口成本增长4%。然而,纺织品出口退税率降为13%后产品出口仍然比内销获利空间大,从国内目前情况看,多数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要略高于内销价格,可以说退税率调整后货物出口仍有盈利空间。
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据调查显示,由纺织企业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库存积压严重所造成的资金周转不灵、企业间竞争加剧的现状才是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可以说是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分掉了纺织企业的“奶酪”。
据了解,近年来纺织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纺织品出口增长势头迅猛,现有企业纷纷扩产、加码,中、小型纺织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仅2003年,纺织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就超过100%,同年1-10月,投资总量增长速度达130%。然而,在2004年,国际纺织市场不景气,纺织品需求增长放缓,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频频设限,导致产品出口遭受严重考验。4月份,我国社会纺纱总产量同比增长13.90%,棉布产量同比增长13.73%,与此同时,棉纱出口量却同比下降20%,棉布出口量同比下降12.67%,大量出口产品转入内销,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短期内国内市场很难消化这些产品。近期,由于棉价逐渐理性回归,纺织企业不敢积压库存,从而加大抛售力度。为了缓解库存压力、为了资金回笼、为了维持生产,部分企业只能以“少赔就是赚”的宗旨,竞相压低价格,大量让利出货,行业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奶酪”也越来越小。归根结底,是目前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大部分企业处于恶性循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