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李 琳
0 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是建立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基础上的生产、流通、金融的全球化,知识驱动型经济已成为当今的时代特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日常决策的关键性考虑因素。在产品短缺的市场上,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生产能力上,当需求出现饱和时,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地表现在创新能力上。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资本弱势而创新思维最活跃的群体,在当今跨国公司纷纷通过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为企业谋取竞争垄断利润的形势下,如何有效管理自身的知识产权,应用其知识产权来提高企业的竞争性和战略优势是极为重要的。
1 知识产权的定义、构成、保护范围、持续时间及适用法律(图1)
一般来说,知识产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商等领域内,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经营活动中工商标志所有人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的构成包括知识产权及类似知识产权的创造性智力成果两部分。在我国,所有的知识产权均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
2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以TRIPS协议为基础进行了相应的修订与完善,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国际的接轨。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专利法
中国的专利申请实施先申请优先的原则,专利法规定了3种专利形式,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种专利的主要区别在于:审查程序不同、保护对象不同、保护期限不同。
2.2 商标法
商标是任何能够将一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与其它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分开来的标记或标记组合。中国实行不注册使用与注册使用并行的制度,但只有注册商标才能获得专用权。
经国家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自然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对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及经销的商品,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向商标局申请商品商标注册。 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组织对其提供的服务项目,需要取得商标专用权的,应向商标局申请服务商标注册。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 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可多次续展。
2.3 著作权法
著作权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均享有著作权及相关权利。我国的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依法自动取得,不需登记与注册。著作权法所规定的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50年。
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作者或创作者,雇员在工作过程中创作的作品,著作权归雇主,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应该通过合同约定,如果没有约定,著作权归属作者。
2.4 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针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对于非法取得的行为,权利人可以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当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3 中小企业如何有效管理知识产权
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解决就业的主要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企业在市场环境中要求得生存,必须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行业内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加入WTO后,中小企业要在国内外大型竞争者和新加入竞争者的威胁下求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更需要创新,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其技术溢出对于国家竞争力的提高远高于传统产业,但自身的资本劣势和所承担的技术创新风险,又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弱势。因此,有效地管理知识产权,利用知识产权资产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无疑是明智之举。
有效管理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离不开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将其融入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中。一个基本的知识产权战略不只是知识产权的获取,它至少要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产权的获取,知识产权实施和知识产权的执法。
3.1 知识产权的获取策略
一个企业通过创新开发的某项产品或服务可以取得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以覆盖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方面,但知识产权的全面获取可能是一项巨大的投资,中小企业必须考虑最好的保护组合以适应自身的经济能力。
许多知识产权的取得需要授权或注册,如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等,而某些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如专有技术、商业秘密等,可能不需正式注册但必须采取其它的保护措施,如保密协议等。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企业在选择知识产权防护方式时必须遵循几个原则:保护目的与保护方式对应原则;经费预算与保护方式对应原则;风险与收益分析原则。
对专利来说尤其如此,一项专利的取得并维持下去花费不少,如果要在国外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这笔费用更是不小,而专利的取得并不就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和企业的发展。因此,当一个企业在选择以专利的方式作为保护知识产权的手段时,应充分考虑所申请专利对企业发展是否有用,作用有多大,如果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专利技术的开发上而限制了企业在其它方面的投入,恐怕会有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企业在选择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时,首先应依据公司的业务类型将知识产权的各种形式按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法选择保护方式和保护时机(保护时机的选择在新产品开发阶段尤其重要),进行个案分析,制定一个符合其预算和市场机会的知识产权获取策略。应重点考虑:
1)是否有必要在哪个技术范围内申请专利以及专利申请方式。
2)保护方式:专利需要公开信息,商业秘密通常依靠合法掌握该信息的人通过合理程序来保守其秘密;将工业品外观设计注册成商标可获较长的保护期;将专利产品与商标相连亦可得到更长的保护期限。
3)保护水平:选择性保护花费少,全面保护花费多;专利方式花费多,商标方式花费少……
4)国外保护区域的选择:重点考虑产品投放地及易被假冒地区。由于知识产权是有地域性的,它们通常只能在已经申请和获得保护的国家或地区受到保护,企业需仔细考虑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出口或许可产品或服务的地域及时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3.2 知识产权的实施策略
知识产权的获取离不开创新,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在投入市场前必然会经过技术可行性分析、市场可行性分析、新颖性和可保护性的判断,如果知识产权的权利不能在市场上实施,那么获得并维持它就没有意义,知识产权资产只有在所获得并能够实施时才会为企业获利。
知识产权的实施有许多方式,包括企业本身将受保护的产品和服务商业化,签订许可或特许协议,向其它公司出售知识产权资产,以知识产权入股的方式建立合资企业,通过交叉许可协议用自己的知识产权换取使用他人的技术,或利用知识产权筹措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等。以何种方式实施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样离不开对个案进行成本(风险)/收益分析。当涉及到技术或商标许可时,重点要关注的是:独家许可还是多方许可;技术许可后进一步开发知识产权的归属等,涉及到专利许可时,还应考虑到许可期与专利期的相关性。一个成功的许可合同常常是不同类型合约的有效组合。
3.3 被侵权时的应对策略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所创造的财富越大,越可能被别人侵权利用。跟踪市场,确定你的知识产权有没有被侵害?如果发现侵权行为,如何阻止这种行为的发生?怎样衡量各种应对措施的成本与收益?
侵权行为通常包括:侵害版权、侵害商标权、窃取商业机密等,如果遇到的是故意侵权,尤其包括仿冒和盗版,寻求执法机关的帮助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但这种解决方式较为昂贵。另一种有效的机制是仲裁和调解,它不像法庭那样正式,对中小企业来说可能不太昂贵且不那么浪费时间,但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许可和被许可合同双方因知识产权发生的争端。最好在起草合同时就考虑到发生争端的可能性,在合同中加入特殊条款,规定解决办法和仲裁或调解机构,以便在争端出现时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
一个明确的知识产权执法策略是很重要的,在处理侵权个案时,要仔细权衡各种做法的利弊。
3.4 有效管理知识产权的其它措施
3.4.1 重视专利信息的使用和商标数据库的检索
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经常查询专利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预测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发明人不能闷头于自己的发明,必须重视专利文献的检索。专利作为一种独特的技术信息源,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