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凭借企业家的个人英雄主义成就企业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整体性的人才竞争和团队合作的时代正在到来。“一根筷子哟,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一个企业也是一样。这个道理相信所有的人都懂。这就是所谓的“团队精神”。
【现状篇】 浙江企业家:我们缺乏团队精神
在浙江这个企业众多的土壤里,“团队精神”重要吗?有没有被重视吗?又该怎样塑造出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吗? 招聘广告频频出现“团队意识强”的要求 近几年,几乎所有的招聘广告中都出现这么一条:“善于与人沟通,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或“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承受较大工作压力”等等,无论这家企业招聘的是老总、总监还是一般员工,“团队合作精神”成了一条通用的杠杠。
一家做市场策划的合资咨询公司招聘高层管理人员,9名应聘者闯进了复试。然而,此次招聘只能录取3个人,所以老总给大家出了最后一道试题。老总把这9个人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去调查不同的市场。在调查之前,老总让每个人去秘书那里取一份相关行业的资料。两天后,9个人上交了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结果丙组的3个人被公司录取。原因是每个人得到的资料都不一样,丙组的3个人很聪明,互相借用了对方的资料,补全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而甲、乙两组的6个人却各自行事,使得报告内容很片面。
这位老总说,我之所以出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要知道,团队合作精神在现代企业里比什么都重要!
企业:我们缺乏团队精神
记者在对我省的一些企业家的调查中发现,98%的企业家都认为团队精神很重要,都喜欢有团队精神的人才。79%的企业家认为,自己企业内部缺乏团队精神。
杭州一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说,由于超市的工作节奏快,人员变化快,每次新的岗位新的人员到来,就会使内部的信息交流不流畅,互相之间配合差,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所以在出错的时候往往会互相推诿责任。
一家机电公司的经理说,公司内部部门之间配合和协作不是很好,信息不能共享。而一个部门内部,新人和老人之间存在问题,做得比较好的业务人员不会主动去带新人。在机制上,公司也没有设立团队考核机制,业务人员业绩的好坏和自己的效益上并没有关系。
拓展训练也越来越火民营企业比例最高
不仅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家在招聘人才时开始看重团队精神,而且在培训企业员工时也开始注重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新昌有家大型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在这家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如果被认为有发展潜力的,将要参加一个为期一个月的“野马训练营”。“野马训练营”是一个半军事化的训练营,培训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其中有大量的体能训练,有一项内容是在雨天里匍匐前进。这个企业98%的中高层都参加过这个训练营。去过这个企业的人都觉得,这个企业的中高层都非常精神,很有战斗力。他们说,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出来的人心与心都非常接近。
“向心力培训”是今年来开展得较为火热的拓展训练的一种,其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据杭州挑战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裴纪龙说,今年以来,向心力培训越来越热,上半年参加培训的单位总数超过去年一年。
还有个特点是,现在来参加培训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占了60%以上。而在前两年,则大多数是外企。训练师戴东说,这可能是因为浙江民营企业多,且发展较快,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熔炼团队吧。
参加这个培训的爱信宏达总务部陶学定说,我们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和突破,我们将很快被竞争对手赶上。
【观念篇】 是什么时候,团队精神被提到了这么重要的位置?它的核心又是什么?记者采访了浙江孚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宿东君。
观点之一:企业家不应是明星,而应该是战略家和组织家。 宿东君说,团队精神的提出是随我国企业对员工要求的进步而提出的。前些年我们讲的是“能人经济”,寻找能人,并强调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那时涌现出了一批“孤胆英雄”。这些明星企业家产生的明星效应的确能使企业产生一些效益,但“及身而成,及身而败”。个人英雄主义不能使企业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两年企业家们关注到团队精神的重要。 对于非常大规模的企业来讲,企业家更应该成为一个战略家和组织家,是“出主意,用干部”。
观点之二:团队精神不是把一个个具有团队精神的人凑到一块就行了。 许多企业家都希望自己招了的人马上能用,而且最好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是一个幻想。团队精神必须要经过自己的锤炼,形成自己企业的风格,才能具有战斗力。
观点之三:企业在挑人时不要只看重业绩。 企业在挑人时要注意一个人的业绩和团队效益之间的关系,不要只看重业绩。一个优秀的人才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妥协能力,很多人认识不到妥协能力是需要决心和毅力去做的让步。这样的人才能形成好的团队。
观点之四:企业缺乏团队精神的关键在于领导。 很多人认为企业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是员工没有合作精神,其实关键在于企业家本身。有的领导只有岗位概念,只要求员工把分内事做好,而没有团队观念。有个比喻,10个人每天只能做8根针,加起来只有80根,而如果10个人合作做的话,每天就能做200根针。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凭借企业家的个人英雄主义成就企业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整体性的人才竞争和团队合作的时代正在到来。”
【实例篇】 我不喜欢这样的企业 发言人:黄玉(公司文员) 我一毕业就进了一家小公司,那是个只有五六个人的小公司,刚刚起步,一个人往往要做两个人的事。虽然很累,但大家很团结,有什么活都一起分担,特别开心。原来准备一直在这个公司干下去,但后来男朋友来了杭州,我就跟着他到了杭州。 我很幸运地进了一家中型公司,这个公司在其所在的领域很有知名度的。所以刚跳过去时很兴奋。试用期三个月过得很快,我也顺利签约。薪水也不错。但我工作得一点也不开心。 同事之间分工很明确,你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这是大家的潜规则。同事之间已经不像同事,常常被探听这个月的业务怎么怎么样,上个月拿了多少等等。经常有业务单位来请你吃饭,但马上就会在当天晚上被领导知道。也根本不能在办公室谈点私事,也会马上被传播开来。我不能做尖子,这样会招很多人嫉妒,也不能太差,要被领导指责。我被弄得戒备心很重,做什么都小心谨慎,生怕招惹是非。 虽然现在这个单位的业绩还不错,但我觉得如果有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话,会做得更好。所以我想尝试去和单位领导谈一谈,如果没有进展,我宁愿挑家小点但有活力有合作的公司。
学会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发言人:萧丽(杭州某外贸公司总经理)
在去年年底,我与两名员工解了聘。这个举动不仅让其他公司的人,而且让自己公司的员工都感到诧异。因为这两个员工去年一年的业绩挺出色的,排在部门的第二、三位。 我解聘他们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虽然很多企业依据业绩设计薪酬,特别强调个人贡献的大小。但企业更多的是注重综合业绩的大小,一个员工的业绩良好还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要一个团队的成员业绩都好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这两个员工只关注自己的业绩,不惜损害其他员工的业绩。这不应该得到肯定。 还有,员工自己的业绩其实不单纯就是自己的业绩。有的员工觉得自己在市场上单打独斗,付出了很多的汗水换来的业绩,我的业绩就是我的。可是,没有财务部门的精确核算,你以什么样的价格卖给客户?没有后勤保障,客户来公司谁接待?没有其他同事与你的同心协力,你如何能完成这一定单?所以,你的每一笔交易都是全体人员的结晶。而这两个员工对其他同事不够尊重,特别是对后勤工作人员。 好的员工还应该学会配合和帮助同事。有的员工只顾自己市场的好坏,自己有好的办法不愿与其他员工进行交流,怕别人的业绩超过自己。可是,一个企业只有你的业绩好,别的都严重亏损,企业拿什么发展,你又有什么空间发展。学会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实战篇】 如何训练企业的团队意识?
在采访中,许多企业领导都感到“团队精神”说说容易,做做难。其实,只要转变了观念,并开始一小步一小步地尝试去改变,你的团队一定会成为一支优秀的团队的。
1.领导要定位准确。市场已经不相信个人英雄主义。一个企业一定要依靠团队才能获得胜利。你是一个优秀的领导,可是你一定要意识到自己也是这个团队的一员,而不是领导者,你负有使命,但没有高人一等。
2.要从制度上、绩效上对团队合作做一个考评。就薪酬设计而言,企业不能只考虑个人业绩的回报,一定要兼顾团队业绩。全年的绩效奖金发放除了参考个人的业绩以外,区域小团队、企业大团队的目标完成情况也是重要的指标。还有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同事的关系,是否乐意完成自己分外工作等事也是考核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些制度体现企业强调的团队建设精神,更好地引导员工树立团队意识。
3.创造企业文化。有些企业说不出企业文化是什么,其实团队精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要定期举办团队活动。除了传播个人业绩以外,要更多宣传团队意识。人力资源部也应定期搞培训活动,员工们一起学习,一起研讨,一起进步。
4.主要员工定期交流。既然是团队,就是需要大家参与,让全体员工感觉到企业是通过团队获得胜利的,所有成绩都有团队每个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