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福建省6家制售“黑心棉”的经营单位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了营业执照,这6家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个人身份资料同时被记入工商系统信用档案,并在媒体上曝光,今后3年内他们将不能在福建省范围内担任任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据悉,这是福建省工商局首次采用信用管理手段严惩假冒伪劣。 据工商部门统计,今年1-9月,福建工商共查获“黑心棉”原料38万多公斤、成品2.9万多件,立案查处制售“黑心棉”案件282件,案值72万多元,捣毁窝点111个,取缔无照经营户66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起。 但是,暴利驱使“黑心棉”经营户一再重操旧业。据工商人员分析,工业废料制成的“黑心棉”每吨成本只有1000多元,成品可冒充优质絮棉,每吨价格超过2万元;如果采用各种医用或者民用废料的话,成本更低。而且随着技术进步,许多“黑心棉”也披上了漂亮的外衣,没有专业知识根本看不出来,但危害性同样存在。 为了杜绝“黑心棉”,福建工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主要一条就是实施信用管理,把制售“黑心棉”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相关人员列入“黑名单”,3年内予以“封杀”;“封杀”对象如果已经担任其他企业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的,责令其变更,拒不办理的,不予通过年检。福建省工商局有关人士指出,将“黑心”老板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管,直至清退出场,是为了让不法经营者付出沉重的“二次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