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1日,中国终于加入世贸组织大家庭。兴奋之余,很多业界人士对纺织服装业的未来竞争也越来越关注。他们认为:加入WTO以后,一些国家有可能在某些行业的产品功能或技术上做文章,提高制定标准,采取技术性限制,阻碍我国某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我国服装业整体开发水平并不高,入世以后如何尽快加入世界一体化贸易体系,并在其中获得利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在得知年初我国苏南一家服装厂出口到欧盟的服装因拉链用材含铅过高被买家退回,造成近百万元的损失,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消息后,业内反响很大,一些服装业主对今后服装出口前景开始表示担忧。
据了解,近年,欧洲消费者对服装的关注热点已转向环保服装和纺织品。以欧盟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推出各种环保生态标签制度。出口到欧盟相关成员国的服装和纺织品,如果超出环保要求,就会被禁止进口。另据介绍,从90年代起,服装和纺织品中偶氮染料、甲醛、镍、镉、五氯苯酚、多氯联笨、杀虫剂、氯化有机物等含量在欧洲受到严格限制,开始推行生态标签,其中,推行生态标签最多、最严格的是德国。
由于环保-生态标签是欧洲经销商和服装企业界自愿遵行的标准,而非政府硬性规定,因此,往往被供应商忽略。多数是商行、贸易公司将其出口的服装拿来进行检测,生产厂家一般很少主动去检测。虽然有些大厂家也对有关生态标准作过检测,但大部分都是被动的,买家(经销商)需要就做,买家不要求就不做。然而,在实际交易中,出口产品如果没有通过买家要求的测试,买家就不会买。在德国,市场上出现不达标的产品,当地政府不会追究供应商是谁,只会追究进口商、零售商的责任。譬如,偶氮染料测试不合格的服装,将会被全部烧掉,责任人将因此负法律责任。
其实,对于欧洲市场贸易规则,我国一些外贸服装的生产企业应该大都有所了解。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我国内地一些纺织、服装厂反应不灵敏,问题主要在于他们缺乏对外贸易的经验,对欧洲乃至整个海外市场变化的信息了解不够。另外,厂商还应自觉地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优秀产品、环保产品,这将不仅有利于一时的竞争,还将对给人类健康、给未来清洁世界带来永久裨益。
(中纺商务网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