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正式注册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纺机集团宏大研究院,已由成立之初的5000万元资金,10余个人员发展到现在的1.2亿元资产,正式员工50余人的规模。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的哑铃型组织模式,构筑两点一线”的纺机主业形态的要求,2003年宏大研究院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品为支撑,走开放型、高科技、多元化发展道路,取得突出成绩,一批新的技术成果走向市场,为企业创造了丰厚效益。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4946万元,净利润32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和48%,人均实现销售收入80余万元,人均实现利润5万余元。 丙纶纺粘法非织造布项目捷报频传。在公司全体员工和邵阳纺机、沈阳纺机等兄弟企业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宏大研究院先后完成晋江一期、郑州、晋江二期、温州、淄博及沙河等六条生产线的建设工作,并签署了13条生产线的销售合同,其中前四个项目已经顺利实现了生产运营,为用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产品经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并超过了国家标准,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有的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设备生产的产品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晋江一期工程从安装到生产出合格产品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而晋江二期工程从安装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仅用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其中,双模头郑州项目于2003年7月通过了由商务部组织的专家组的技术鉴定,为公司非织造布成套设备出口埃及,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2003年12月上海举办的第三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宏大研究院展出的纺粘和熔喷非织造布设备,备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共接待国内外客户上百家。会上与国内客户签署了两条生产线,与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日本等多家国外客户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 细旦纺粘法柔性线的研制稳步推进。为提高非织造布设备的市场竞争实力,保持在非织造布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宏大研究院以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细旦纺粘法柔性线的研制为依托,建设自己的非织造布生产线试验基地。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现,公司采用了灵活的研发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成立项目攻关组,并多次到郑州、广州、福建、山东等多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组织各种由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参加的研讨会、评审会,完善设计方案,确保项目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目前项目进展顺利,设计工作已经完成,试验基地的选址工作正在进行。 新型数字化控制粘胶长丝纺丝机项目开花结果。该项目是宏大研究院与吉林化纤联合开发的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新产品。它的实施不仅为纺机和用户合作开发创造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也为集团公司与吉林化纤的长期战略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新型长丝纺丝机采用全数字化控制技术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改造了整个驱动系统和关键纺丝部件,实现了纤维内外均匀度零偏差和大丝饼直接供给客户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实现自动生头和集体落丝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已有6台车在用户工厂连续进行了几个月的生产实验,开工率达95%以上,所纺产品的性能指标完全可以满足直接出口的要求。去年公司与吉林化纤签订了100台纺丝机的老机改造合同,目前,还有多家粘胶纤维生产企业对此也表现出极大兴趣。 除上述成果外,高速卷绕头控制系统的研制已经完成签署了22台设备的供货合同,其中有3台已经在用户厂实现了稳定运行;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新型自动络筒机的开发工作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与天津宏大合作开发的FA481、FA491型粗纱机已经通过了原国家经贸委的鉴定,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纺织报王丽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