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发布时间:2003/10/28
文章出处:无 |
|
| |
|
奇迹是这样创造的 ——记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由弱变强的创业历程
一个仅有两百多名员工的纺织配件企业,其钢丝圈的销售量竟占有国内市场份额25%以上,且连续多年保持了“全国销售量第一”的经营态势,这不能说不是个奇迹。当众多同行纷纷亏损,乃至破产倒闭时,它却由小长大,由弱变强,是重庆市纺织系统这十来年中,唯一没有出现过亏损的企业。这家企业就是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近十几年来,这样的企业在重庆纺织行业中是罕见的,记者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家位于长江之滨的工厂,采访了带领员工奋战二十年的该公司当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崇明。 在洪水中新生 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的重庆市南岸区玄坛庙正街生产服务社,有职工30人,从事缝补、电器修理等项目,是一个生产自救的组织。上个世纪60年代前,整个西南地区没有一家生产纺织金属器材的工厂,各棉纺织厂所需的纺织金属器材都依赖上海等地供应,既满足不了需要,又“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就利用集体所有制比全民所有制体制灵活的优越性,自主生产棉纺织厂急需的钢丝圈,供应棉纺织厂,成长为一家专门生产纺织金属器材的厂子,开始进行作坊式的生产。当时虽是计划经济体制,但产品单一,规模太小,形不成规模经营,企业仍然步履维艰。 1981年7月中旬,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将厂区全部淹没,生产设备被冲毁,一名工人为保护集体财产而牺牲,工厂被迫停产。天灾将这家刚有起色的集体所有制小企业扼杀于摇篮中,当年就亏了3万多元,职工的工资都难以筹集。灾害无情人有情。他们的困难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第二年元月,在重庆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他们获得了近百万元拨款,新建厂房3768平方米,恢复了生产。企业经历过特大洪水的洗礼,因祸得福,获得了新生,当年就扭亏为盈,其产品6903型钢丝圈也荣获“重庆市优质产品”称号。 搞技改求发展 有业内人士说:“企业搞‘技改’是找死”。杨董事长说:“我们不搞‘技改’早就死硬了”。回首二十多年来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的发展足迹,都与技术改造紧密关联,每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都使企业出现质的突破,获得了又一级跨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述在这里再次得到了论证。 1982年元月,结合抗洪救灾工作,他们进行了第一次“技改”,将过去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厂房一扫而光,理顺了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线,开始了大工业化的生产进程。产品品种、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第二年,他们生产的钢丝圈2200盒首次出口,走出国门。 1985年10月,他们投资182万元,从西德斯伯拉克公司、日本高山公司等引进钢筘制造技术和设备;生产出剑杆织机、喷水织机等先进织布机用钢筘,扩大了产品品种,提高了产品质量,填补西南地区空白,做到了当年引进,当年见效益。 1989年,他们引进了先进的钢丝圈生产技术和装备。 1993年,他们再次引进了生产喷气织机用钢筘的技术和设备。 …… 这些年来,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紧紧抓住技术改造这一“强身健体”的法宝,陆续投入约1700多万元,从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引进了无梭织机钢筘成套设备和技术、格拉夫金属针布等先进技术,完成了“无梭织机钢筘”、“喷气织机钢筘”技改项目、“金属针布产品高频感应热加工新工艺”等大项目,大大提高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现在,他们生产的“猫”牌BC系列钢丝圈产品,能适应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纺纱的需要,能满足纺120支纱等高支纱的要求,钢筘密度达140#/2″,很受纺织企业的欢迎。目前,他们正按纺织工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做好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后劲。 走出去与请进来 如果说杨崇明搞企业有什么高招的话,“走出去请进来”就是他的一招。在带领企业及员工艰苦创业的二十年中,特别是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当中,杨董事长深感技术力量和人才的匮乏。为吸收消化引进技术,在自身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决定走出去,利用和整合社会力量,与大专院校、研究所联姻,聘请大专院校专家教授参与新产品研制;用优厚的条件和真诚的合作态度将专家、能工巧匠们请进来。这些年来,他们先后与重庆大学、大连轻工学院、陕西纺织研究所等5家院校、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功地开展了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也请进了不少能人巧匠攻克生产环节出现的技术难题。一个小厂,审时度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用人之道,正是杨董事长和他的同事们的精明之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与大连轻工学院邵礼宏教授密切合作,成功研制出BC系列钢丝圈新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专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在很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生产规模和能力。该产品适纺性能大大优于其它传统型号产品。其优良的技术性能可与世界上的同类“王牌”———日本金井、德国R+F等国际知名品牌媲美,打破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同台竞争之势,很受国内外客商们的青睐。 用“三新”提升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快慢是对一家企业综合素质的检验。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在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工作中,除了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着力提高员工素质外,还格外注重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来开发新产品,改良老品种,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他们与重庆大学合作,把蓝宝石表面处理这项问世不久的新技术用在钢丝圈生产中,使钢丝圈的适纺性能出现飞跃;用先进的氧化成膜技术替代传统的金属电镀工艺,改善和提高了钢丝圈表面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效果,满足了高速纺纱的需要;用高频感应加热技术改造筘片生产线,淘汰了高能耗、低质量、低可靠性的电炉热校直工艺;用高频感应加热退火设备替换了真空去应力退火装置,完成了对12条针布冲、淬、卷生产线的改造;对同一型号的产品,将规格向两头延伸,以满足市场对特殊型号的需求……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强了他们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新产品上市的周期低于60天,最短时,仅以小时计算。在今年春季的抗击“非典”期间,为了赶制纺织厂生产抗“非典”产品急需的钢筘,面对多达数十个喷气织机用、片梭织机用、剑杆织机用、有梭织机用、宽幅、窄幅……品种,他们的市内交货时间就控制在24小时内,很好而迅速地满足了前方棉纺织厂生产抗“非典”产品的需要。 不搞“小而全” 在目前社会分工和专业化配套协作水平越来越细和越来越高的形势下,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清醒地认识到“麻雀虽小,肝胆俱全”的观念已落后于形势的需要,头脑中的“小而全”观念必须转变,“小而全”给企业带来是拖累与危机,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去年,他们结合企业“改制”,果断地撤销了高能耗的拉丝车间建制,生产用钢丝全部外购,走上了专业化生产的道路。实践证明:采用“外购丝”的效果比自产“丝坯”的效果还好,全公司能耗大幅下降,产品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有了提高,且稳定。 这一举措还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人员分流、环境保护、消防隐患等诸多问题。企业向着专业化、高技术化、高品质方面健康发展。 去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71.2万元,同比增长14.82%;实现利税312.46万元,同比增长34.9%;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13.59%,同比增长3.51%;钢丝圈销售量近30万盒。今年1至8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514万元,同比增长9.67%;实现利税185万元,同比增长5.4%;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15.26%,同比增长4.6%;预计今年,钢丝圈销售量将达到40万盒。
中国纺织报 伍贤录
|
|
|
|
| 纺机网免责声明TTMN.COM |
1、本网所刊转的与机械相关的信息和专题旨在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版权均归著作权人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本站对纺机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2、为避免纠纷,未经书面协议授权,谢绝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此外,在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有部分信息是从内容合作方、免费资源提供方转载、摘编获得的。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妥善处理。 |
|
|
|
|
|
| |
|
| |
| 图片新闻 |
| |
| 余姚市立信纺织机械厂 |
| |
|
十八年创业,十八年风雨,十八年收获,身为中国纺织协会会员企业的立信纺机,以高标准创造业绩,高品质创造品牌,高质量提高效益... |
|
|
|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
|
余姚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地处浙江省著名的文献名邦——宁波余姚市,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
|
|
|
| |
| 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称:乙光精机厂股份有限公司樹脂定型机自動對線剖布机吹氣式圓筒布整理机SE1 - F剪毛机SE1剪毛机SF1平幅预缩... |
|
|
|
| |
|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称: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简介
宜兴市宜丰染整机械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各... |
|
|
|
| |
| 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称: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有限公司扬州市盛美印纺机械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磨毛机及其它印纺配件生产的机械企业. 我公司地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