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要想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极强的应变能力,而信息化正是提升企业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信息化如今已不是什么最炙手可热的词汇,已经程度不一的渗入到各行业和体系当中,如何抓住信息化这个杠杆提升自己的实力呢?这是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对于传统行业的代表——纺织行业来说,信息化的脚步并不滞后,但信息化的发展相对于其他行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诸如纺织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发展现状怎样,已有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是什么,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具体的解决方法等,这些纺织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10月于江苏召开的全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上都做了详细而全面的解答。
信息化的实施脚步应该看到被媒体称为"入世后惟一保持进攻态势"的中国纺织工业取得的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利润和出口创汇三项指标均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国纺织行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杨纪朝在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建设缺乏投入,也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纺织信息应用总体水平不高,人才匮乏则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从具体的发展来看,软件和服务的需求增长趋势明显,但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费用,即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在两三年内仍然是纺织企业IT投资的主要部分。这是因为纺织企业计算机硬件普遍陈旧老化,多数系统运行已经超过了系统的生命周期,亟待升级或更新。从系统的技术发展看,财务软件已经广泛应用,但依然有发展空间。此外,ERP等大型软件需求增加明显,棉纺(包括毛纺)、化纤、纺机和服装作为重点行业,需要适合其管理要求和生产流程的、具有行业特点的ERP产品。
据了解,中纺网络作为行业内最具权威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结合行业特点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软件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支持行业信息化的推广进程。
如深圳中冠、江苏茶梅等多家大中型纺织印染企业实施的ERPX系统,就是由中纺网络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水平和市场反应能力。
企业厂商现场互动面对行业的种种现状,此次信息化推进会议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场的交流环节打破过去呆板僵化的模式和基调,推出新的亮点。首先,会议从众多的纺织企业中通过综合测评和严格筛选,评选出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优秀奖,共10家优秀企业榜上有名。获奖企业现场进行的成功案例展示和经验交流不仅是对自身成绩的宣传,对其他的同行来说也是一个带动、激励和互补的过程。其中,会议还组织与会者到获奖的江苏茶梅灯芯绒集团公司实地取经,观摩和学习茶梅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的效果。
另外,会议邀请了众多著名专家和厂商到现场演讲和宣传。如何发展和深化自身的信息化之路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如何找寻适合本企业实际生产中需要的信息化服务和ERP支持呢?鉴于此,会议安排全国著名IT企业与纺织业进行合作的经验介绍,国内外著名信息化建设的服务提供商就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和电子商务的最新技术进行专场演示,对与会人员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这种全新的模式带给企业的是开放式的自由交流的空间,也给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搭建了一个宣传和展示产品的平台,拉近商家和企业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实现了现场的无限交流。
会议使企业代表对成功的信息化建设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把别人先进的经验同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技术含量,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并以点带面,逐渐使信息化遍及全国,推进到棉纺、麻纺、毛纺、丝绸、纺织机械等各个子行业,这也是中纺网络的最初目的。
立足长远确定重点对于今后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杨纪朝做出了规划分析,即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规范"的原则和"分步实施、立足长远、突出重点、应用为先"的方针,坚持以企业信息化为重点,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长杜钰洲则确定今后纺织业的工作的重点目标为:通过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的协同配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创新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这三项,而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则是以上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
也许,只有天真的创业者才会认为"好产品"必定给企业带来"好运气"。在市场化的今天,拥有好产品的同时,运气也是需要自己企业创造和捕捉的。对于纺织行业的加速再次腾飞的“运气”——信息化建设来说,应该在立足长远的同时,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一步一步实现。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的侧重面是不同的,所以,信息化的实现不可能是一成不变,或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存在条条框框,企业只有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这一市场利器,才能在竞争中开辟出成功之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