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芳集团是一家对设备要求十分苛刻的纺织企业,在新一轮的技术改造中,他们相中了由张家港市大成纺机公司研制开发的新一代高速无捻毛纺粗纱机FB473。他们在对FB473进行了20多天的试用后,得出的结论是:生产效率和性能达到国外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能够通过华芳集团挑剔的检验标准,证明了大成纺机研制的FB473完全有能力替代国外同类进口设备来装备国内毛纺企业。这不仅打破了国产粗纱机四十年无新产品问世的沉闷局面,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也将为大成公司带来新的巨大发展空间。
高新技术产业拥有广阔的前景,但其研发中面临的巨大风险也是无法回避的。大成纺机公司长期以来是做二手纺机贸易的,研制新产品一切需要白手起家,面临的风险更大。面对如此巨大的风险为什么要开发新一代粗纱机?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斌告诉记者,他从事多年的二手纺机贸易,对中国的纺机行业落后的现状十分了解,以纺织生产线中前道工序中的粗纱机为例,国产的粗纱机目前的主流产品还是六十年代研制的FB441和B465。几十年间,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曾研制过新一代粗纱机,但都没有成功。国内纺织企业只能依靠进口来提高装备水平。这表明,虽然研制新产品风险巨大,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开发新的纺机产品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为此,大成公司聘请了已经退休的原上海第一纺机厂高级工程师陆庭发和邹一德分别担任开发设计总负责人和产品工艺总负责人,并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技术人员,组建了专门的开发小组。陆庭发、邹一德两位老工程师在从事纺织机械开发研制的几十年里没能看到新一代国产粗纱机的问世,这成为他们人生的一大遗憾;受聘到大成公司后,他们希望能利用几十年积累的理论和经验,研制出新一代的国产粗纱机,了却一桩心愿。2000年7月,研制工作正式启动。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是大成纺机对开发新产品的一个基本定位。他们对公司存有的世界各国先进二手纺机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选定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国FM-7N粗纱机作为原型机。无捻粗纱机系复杂机种,需要1000多类、近万个零部件,有一些零件国内没有能力生产,他们就进行国产化改造。经过半年多时间紧张的工作,到年底完成了第一台FB473粗纱机的安装,并进行了空车试验。2001年初,FB473先后在武进第三毛纺染织厂、无锡燕华毛纺针织厂和张家港友谊毛纺厂试用。2001年10月顺利通过了由江苏省纺织器材工业协会组织的国内专家组的技术鉴定。专家们普遍认为,该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老厂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建毛纺厂的首选设备,对提高民族纺机工业水平、为国家节约外汇具有重要的意义。2002年,FB473进入市场开发阶段,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广东新会毛纺厂、山东东营宏远纺织公司、张家港大成毛纺厂、武进第三纺染织厂、无锡燕华毛纺织公司、南通中新毛纺厂等企业正常使用。
FB473无捻粗纱机进入市场后,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今年6月南通中新毛纺印染公司订购了一台FB473,安装在生产效率最低的一个车间试用,结果表明,FB473的产量相当于FB441、B465二台半,质量和稳定性也远远优于老设备。这个车间由此也成为最好的车间。由于操作方便,挡车工在使用了这种新设备后不愿再操作老设备。用FB473纺出的毛纱因为质量好,在下一道工序的细纱车间被抢着使用。此后,南通中新先后又订购了3台FB473,他们还计划将生产线上所有的老式粗纱机全部更换成FB473。在华芳集团毛纺公司采访时,副总经理钱勇告诉记者,FB473达到国外同类先进设备的水平,而价格只有其三分之一;与国内老设备相比,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倍,而价格只有其二倍,这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对于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许多毛纺企业已经与大成公司达成了购买FB473的意向。
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纺织大国,能够开发出替代进口的纺机设备,对于企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大成纺机公司成功开发新一代粗纱机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机遇与风险同在。今天,广大民营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要想做大做强,既要有科学的态度,也要敢于承担市场风险。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曹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