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年多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已批准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自2003年1月1日起这个限定将正式实施。
甲醛是应用在染料、服装后整理中的柔软剂、平整用的浆水所需的一种化学物质。纺织品甲醛含量超标不仅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服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影响重大,还会危及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纺织品中甲醛含量问题日益引起业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这样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绿色贸易壁垒”成为限制我出口的主要障碍,其中,甲醛含量就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据有关方面透露,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中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受阻,其中23亿美元的商品在数量和价格上受到影响。在国内市场上,仅2001年我国就在多个地方发生了学生“校服含毒”事件。某学校多名学生家长因孩子得了皮肤搔痒、红肿等疾患,便怀疑校服质量有问题,对5名孩子身上的“纯棉校服”进行检测后表明,所谓100%纯棉其实只有极低的棉含量,制作校服所用的低要档化纤面料及染化料牢度很低,属严重不合格,容易伤害人的皮肤。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也曾经测试过24种针织童装,发现有6种童装甲醛含量较高,最高超标近2倍。
从明年1月1日起,甲醛超标纺织品一律不得上柜销售,这是我国首次对服饰、面料、辅料等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实施强制性限定。对于面料生产企业、服装加工企业以及服装销售部门来说,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根据纺织品的最终用途,分类规定了甲醛含量的限定值,限定甲醛含量的产品包括婴幼儿用产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室内装饰用品,还包括用于加工这些产品的面料和辅料。4类产品甲醛含量的限值分别为≤20mg/kg、75mg/kg、300mg/kg、300mg/kg,该标准达到了发达国家纺织品甲醛含量限值的要求。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不仅服装中的甲醛含量是严格控制的指标,对服装中可能含有的其他有害物质也有着严格的规定,除甲醛外,服装中还常有杀虫剂、增白剂、重金属等“毒素”,针对服装的检测还包括偶氮染料、PH酸碱值、五氯苯酚、挥发性化合物等十几种生态标准,国际上正在高度关注对人体健康构成不良影响的所有已知有害物质,并正在对这些有害物质定出限量。我国对纺织面料、服装安全的检测也早已确定了14项生态建议性标准,今后若出台更多更完善的强制性标准来代替建议性标准,我们成千上万的生产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朱小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