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亚麻产品的市场份额将逐年扩大,市场竞争将更加明显,无疑为黑龙江省的亚麻种植、亚麻纺织的生产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黑龙江省抓住契机,在打造亚麻纺织业舰队上下功夫。
亚麻业的未来发展需要重视原料的生产,构建以亚麻原料市场为龙头,以亚麻为基础,以亚麻加工为中心,以上下游衔接为手段,由科农工商联手组成一体化亚麻原料产业化链条,使之形成种子———种植— ——收购———加工— ——销售一条龙式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及补充的格局。通过这样的产业链条,实现亚麻业最佳资源配置和利用,以此促进亚麻行业企业效益的上升,质量的提高,成本的下降,品种的更新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针对黑龙江省亚麻原料发展滞后的实际情况,以黑龙江省亚麻集团的省亚麻原料工业研究所为基础,对原料企业及农场通过不同方式,成立亚麻良种培育推广中心,建立亚麻原料基地。目前,亚麻研究所培育主栽的品种“双7”、 “双8”经过试种效果良好,亚麻原料品质和效益将大幅改善和提高。
加快亚麻种植业增长,发挥黑龙江资源优势,顶替进口原料,也是加快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黑龙江亚麻集团亚麻原料总公司正式向国家申报了“发展黑龙江流域亚麻特色经济,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的可行性报告。计划实施有望解决黑龙江省亚麻原料多年来产量日益萎缩、质量较差的问题。2002年在黑龙江流域的黑河爱珲地区、孙吴红色 边疆农场、虎林市和大兴安岭岭北开发区建设了1.7万亩亚麻种子田和生产示范田,支持建设了5个亚麻原料加工龙头企业。业内专家认为,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技术先进,产业链长,抗风险能力强,对黑龙江省亚麻业的振兴将起到重要作用。
从全球来看,亚麻纱锭大部分在西欧、东欧和中国这3大区域。其中西欧生产的产品质量好、价格高,代表行业最高水平。但近年来,随着西欧市场的持续萎缩和东欧、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吸引,西欧60%的亚麻纺织企业倒闭、转产,“西链东移”已呈明显局势。东欧亚麻产品量大价低,质量不好,竞争实力不强。“西链东移”为我国亚麻纺织业发 展创造了机遇。
从国内看,亚麻纺织生产发展极为迅速。到2001年末,已发展为全国35家亚麻纺织企业26万锭的规模,而黑龙江省的亚麻纺纱锭为12.5万枚,占全国总锭数的近一半。
黑龙江省在充分发挥亚麻行业的资源优势上下功夫,就如何抓好亚麻行业发展,提出“一个核心”、“两个支点”。即通过组建全省亚麻集团这个核心的运作,一方面解决省亚麻企业无序竞争,内耗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拓展产业链,牵动亚麻种植、原料、纺织、印染、服装、产业用布及装饰用纺织品等行业的发展。“两个支点”是除创建全省亚麻良种繁育基地外,另一个支点就是创建国家级亚麻工程技术中心,以 3个省级的科研所为主体,承担全省亚麻纺织、织布、染整、针织、服装、装饰等重点亚麻产品科研开发和攻关任务,从而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成果,逐渐取代原有的附加值低的传统产品。近几年来,黑龙江省亚麻最终产品不断问世,而且涌现出多样化,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亚麻面料也一改过去一平二素的面孔,哈尔滨亚麻集团公司开发的天丝亚麻布、丝丽纹、亚麻弹力布、亚麻泡皱织物、纯麻染色布等先后被评为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产品并获奖。哈尔滨永泰亚麻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亚麻提花色织布、亚麻高支提花布、亚麻电脑高密多层提花装饰织物,哈尔滨色织厂生产的棉麻交织色织布、粘麻交织色织布,以及齐齐哈尔亚麻纺织厂开发的亚麻面料等,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而且具有良好的信誉。
与此同时,黑龙江还将以无接头纱为主的纯亚麻高支纱、麻粘混纺纱、合股纱等各种花色亚麻纱,宽幅布、提花布、弹力布及亚麻与棉、粘、丝、毛等各种不同原料成分的交织布,亚麻装饰物系列、亚麻制成品,以及亚麻产品防缩、防皱免烫、超柔软等各种功能性整理织物为今后开发的重点,进一步拓展市场,创造市场,使企业经营活动与市场结合更加密切,适应市场的要求,实现经营收益的最大化,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