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美国纺织品生产者协会(AmericanTextileManu facturerInst itute,orAT-MI)向美国当局提交了申请,要求对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施行特别保障措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这是美国纺织产业首次的“纺织品特保”申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0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应美国贸易代表的要求,展开新的一轮“332条款”调查,研究制定“纺织品出口国情况报告”。此调查的结果将对未来中国纺织品的全球出口布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背景
不同于大家比较熟悉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所谓“332 条款”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赋予的概括事实调查并颁布与贸易情势有关的报告的授权,而进行的有关的一系列调查。除非美国贸易代表特别要求,国际贸易委员会的“332条款” 报告并不提出有关的建议,也不得为任何由总统实施贸易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事实上,“332条款”调查往往成为启动未来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的“先兆”,所以今年10月11日启动的针对纺织品出口国的调查,将会对“后配额时期”,也就是2005年以后,美国针对“激增”的纺织品进口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铺垫工作”。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透露,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美国贸易代表准备事实和研究报告,阐述“被调查国家 ”为适应配额保护期结束后的新形势而正在采取的,或可能采取的有关贸易措施。显然,在美国看来,现行的配额体系,使这些国家在美国市场享有特定的有保障的固定市场份额。根据WTO的规定,配额体系这把保护伞即将在2005年取消。其结果将导致有关国家显著的经济失衡,有鉴于此,有些国家要求延长配额体系。
二.此次332条款纺织品调查的程序和动向
目前,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会支持延续纺织品配额体系。美国贸易代表主要关注的是: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时常可能出现的市场混乱。“纺织品出口国情况报告”将会包括外国政府采取的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如外国市场价格和其他与调查有关的数据,以及与国际贸易委员会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有关的信息(如外国生产消费水平、走势等)。
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调查相关重要日期为:
2003年1月6日前提交出席听证会的要求;
2003年1月8日前提交参加听证会的摘要(pre-hear-ingb rief);
2003年1月22日国际贸易委员会听证会举行;
2003年2月4日前提交最后一轮对听证会的评论。
2003年6月30日为国际贸易委员会应提交332条款调查报告的最迟日期。
三.我国纺织产业应当积极参加有关的听证会,争取主动
各国的工业化过程表明,纺织工业是经济先导型产业、进步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创汇型产业。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出发,纺织工业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今年10月刚刚颁布的 2002年全球贸易统计报告,显示出全球纺织品贸易未来将长期存在萎缩趋势,即纺织品的贸易增长将远落后于全球货物贸易的增长。纺织品贸易在全球的贸易比例已从1990年的3.1%下降到2001 年的2.5%。亚洲国家仍是美国的纺织品主要输入国,占据美国49%的进口市场。中东、非洲和巴基斯坦纺织品对美出口的市场份额虽然总体较少(占 10.6%),却在迅速增加。我国出口面临来自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激烈的挑战。而美国国内的纺织产业集团往往将中国的纺织品当作首要打击目标,使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形势更加不利。
国际贸易委员会调查报告研究的是配额体系2005年解除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诸如市场显著缺乏弹性、经济失衡等。报告本身并不会,也不得成为支持任何贸易措施的事实依据。具体而言,一些产业集团考虑通过反倾销反补贴或保障措施作为2005年后配额体系的替代措施(维护其现有市场份额),但这些将来可能出现的贸易措施并不能以33 2条款的调查报告作为依据。然而,该调查报告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却不容低估。
我国有关部门以及可能涉及的当事各方,应该争取参加这次听证会,不要放弃这样一次珍贵的争取主动的机会。
(王屹,现任职美国WillkieFarr&Gallagher威德法律师事务所华盛顿分所,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GeorgetownUnive r-sityLawCenter,Wash-ington,DC)法律硕士,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