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五大以来,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与“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的要求,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结合上海特定的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根据上海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要求,努力构筑适应都市发展、融于全球竞争的纺织产业新格局。他们从自身的优势出发,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纺织新材料、新工艺,致力于做好做强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新材料和新纤维服装、新型面料、装饰类纺织品、服装等五大板块,由传统纺织业向都市纺织的根本性转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产业用纺织品上规模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几年来努力扩大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内的规模和门类,主要聚焦在汽车配套和膜结构材料两大目标上。
实现汽车内装饰配套全国第一。通过连续几年的投入,上海汽车地毯总厂不仅巩固了为上海桑塔纳、别克、安徽奇瑞、广州风神等轿车配套的地位,还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公司合资新建了汽车地毯和饰件的公司、板材厂和汽车安全气囊袋企业; 通过收购太仓中联地毯公司,拓宽了为神龙、富康配套的途径;目前正在探索与一汽集团联手发展奥迪、宝来等配套业务。在未来几年中,申达股份公司还将再投资5亿元,北上南下四方联手做强汽车配套业,努力成为中国的“李尔”。
以膜结构材料为代表的产业用纺织品实现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各类新开发的防老化、高强度、耐磨损等土工系列产品已应用至长江葛洲坝、长江口深水航道、浦东国际机场、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园区围堤及轻轨交通明珠线、高速公路等重大建设项目;投资1.5亿元的膜结构新型材料项目开全国先河,将成为上海产业类纺织品新的经济增长点;BOM高级造纸、毛毯、滤材、无纺布等生产基地正逐一打造;还有不少产品在现代化农业大棚、立体栽培等绿色农业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型纺织面料上档次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在发展新型面料方面坚持扶优扶强的方针,集中打造一批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染整加工质量高的“三高”企业,从而保证面料生产上一个新档次。 各面料企业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发展市场适销的流行面料。毛纺业重点开发了多种新纤维混纺的、低比例含毛混纺面料和女装面料,高档弹性精纺呢绒,KPOY后整理、丝光柔软后整理等产品;色织、针织和棉纺织业重点在花色纱线、功能纱、异型纱的开发和负离子、麦饭石、远红外、罗布麻等保健功能纤维的混纺、交织及各类新型纤维的应用上取得了成功;印染行业经过重组,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先后在精细印花、防水透湿、涂层复合、活性染料湿蒸短流程轧染、各种功能性整理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认识到,开发面料必须从源头抓起。他们会同化纤公司与东华大学联手开发了被国家列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Lyocell绿色环保纤维,已着手实施2000吨扩产项目;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开发了具有耐高温、阻燃等特性的芳香族聚砜酰胺纤维;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开发成功的特种海岛型复合纤维,填补了国内超细旦差别化纤维的空白。
服装内外销上台阶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把发展重心放在外贸业务的拓展上,坚持放小扶强,内外贸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大服装进出口贸易量;另一方面培育建设品牌服装的加工基地,促进内外销业绩登上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五大以来,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下属的自营进出口单位已从8家发展至28家,自营出口创汇由2.9亿美元增长至近13亿美元,出口国与地区从53个扩展至120多个,贸易销售收入已超百亿,占集团的50%以上,其中一半贸易量是服装。业内的出口基地近年来通过改制、转轨、重组、新建等方式逐步实现了规范管理、规模经营,采用了电脑设计打样、自动化控制等先进工艺、技术,提高了缝制质量,如上服十二厂的条形码管理、飞马针织厂的快速反应、飞达羽绒厂特殊的缝制工艺、友谊企业发展公司的时尚设计等分别博得外商的好评。
注重于内销的服装品牌企业,近年来致力于核心专长的培育,重视对市场的研究与细分。如春竹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创的环保型天丝毛毯享誉全国,公司已形成了开发设计和营销策划在上海、加工制作在周边地区的“白领”格局;三枪集团在巩固针织内衣龙头地位的同时,又以“三枪工业城”投资建设为契机,拓展推进了外贸与内衣面料“以产顶进”;海螺集团在发展海螺衬衫这一强势品种的基础上,最近正在筹划成衣制造业的有效集聚,进一步体现技术先进、装备先进的基地形象;随着“中国装热”的兴起,上海服装集团的“中国装工作室”应运而生,为中外人士提供咨询、设计、制作、包装、托运等一条龙服务。
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正在构筑的纺织五大板块,将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纺织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构筑新的生存空间。上海纺织正致力于加快发展,努力以建设都市型纺织的新成绩,向党的十六大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