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纺织及服装界为什么出现各种各样的政策,非常有必要追溯世界贸易走过的路程,尤其是1945年的情况。
当时,世界刚刚目睹过人类的大屠杀,经济基础毁灭,国际贸易中断,国际社会决定重建国际政策及经济秩序,以避免未来的出现类似的大灾难。在贸易方面,缔约国家同意于1947年成立关贸总协定(GATT),宗旨是促使国际商品交流正常化。
美国率先降低进口关税及贸易门槛,但看到战后日本的快速恢复之后,美国开始对GATT施加压力,要求对美国宣布的取消数量限制的商品进行分配,保证纺织品及服装的非歧视性贸易,结果促成了1960年“短期”的和1962-73年“长期”的棉花协议以及1974年的多种纤维协议(MFA)。
永久性的非关税壁垒以及竖立起来的配额之墙激起发展中国家的极大不满,他们开始向富国施加压力。富国不但坚持MFA配额体制不能更改,而且将服务和知识产权也列入GATT商品贸易范围。
为了寻求折衷办法,国际社会于1995年1月1日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将服务、知识产权、农业、纺织品及服装作为WTO的贸易范围。根据新的纺织服装协议(ATC)制定了一个10年期纺织品与服装贸易过渡期,结束时间在2004年12月31日。
当前,美国新一轮外购争论将出现在纺织行业。大量的美国纺织公司(Pillowtex, WestPoint Stevens, Burlington Industries, Malden Mills and Fruit of the Loom)将在价格压力下倒闭,美国纺织制造商将愤怒的枪口指向印度及其他低成本供货国家。
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商预见到,随着配额体制的寿终正寝,为了保护国内工业,美国政府的政策将有所改变。美国可能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例如卫生及植物检疫标准,环保标准、劳工问题等。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的下一轮外包争议焦点可能在纺织行业。美国纺织也已经宣布他们对配额废除时间的关注,并将对2005年1月1日的最终期限采取游说行动。他们的第一步目标可能是世贸组织货物贸易委员会(CTG)于10月1-2日召开的两天会议,会议将考虑部分成员国提出的将配额结束期限延长三年的要求。
这些国家有孟加拉,尼泊尔、毛里求斯以及少数非洲最欠发达国家(LDCs),业内人士说,美国纺织行业也参与了此事。由于WTO是各国政府的组织,美国纺织业自己不能出头,因此他们挑动部分最欠发达国家向CTG提出将配额期限延长的问题。
美国最大的担心是,一旦配额被取消,像印度、中国这样的国家可以随意扩大出口,成为美国零售商的首选采购国。中国是服装供应大国,而印度在家用纺织领域最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