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行业的饕餮盛宴———第九届中国国际纺机展已在热热闹闹中落下帷幕。5天的展会,国内外纺机精英企业汇聚一堂,同台竞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大幕落下,透过CITME这个平台,我们从中又能发现一些什么呢?
市场需求促成火爆展会
无论从统计数字还是现场感受,本届纺机展的规模都是历届中最大的。展会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5天的展会,累计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万人登录参观。德国展团是参加此次纺机展最大的国外展团,占据了2400平方米的面积,参展企业超过60家。德国纺机协会主席特吕茨施勒说:“中国纺机市场旺盛的需求和巨大的潜力是德国纺机企业踊跃参展的重要原因。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德国纺机的最大出口市场,占到其纺机出口总额的26%。”除德国外,意大利、瑞士、比利时、英国、日本、韩国等世界纺机生产大国都对此次展会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各知名企业、品牌济济一堂,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国内企业当然也不会示弱。中国馆内,众多国内优势纺机企业也都全力出击,力争取得最好的展出效果。中国纺机集团此次携下属27家企业,以集体形象参展,共展出47台设备及模型。其他如太平洋纺机、马佐里(东台)、江苏宏源、常熟纺机、浙江三友等国内优势企业也都毫无保留,竞相展示企业形象和最新设备,力求赢得更多客户,抓住市场先机。
“今年的纺机展是后配额时代前最后一次纺机展,展会火爆也说明,国际同行已经看到,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工业尽管存在各种贸易壁垒,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依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恒天集团总经理王天凯说。
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
“这次纺机展最大的特点就是先进设备、技术汇聚一堂,说明世界纺机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了。不仅是传统纺机强国,国内纺机企业的进步也很快,我们的许多机器已经达到和超过了世界水平。”这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展览第一天参观过后的最大感受。
“国内设备的技术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崛起给中国纺机工业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纺机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说:“从展会现场来看,现在所有企业都认识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提高附加值,产品才有竞争力。”
事实也是如此,从展品来看,国内棉纺成套设备继续大踏步前进,多种机型已逐步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化纤机械、染整机械、针织机械等也有大幅度提高,个别机型在国际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更值得肯定的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成为大多国内纺机企业的共识,这对我国纺机行业的产业升级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赶超先进我们仍需努力
进步明显,差距也不容忽视。纵观展会现场,国产纺机形象相比以往虽有很大改变,但无论外观还是性能相比国外设备都还有不小的距离。“我国纺机产品目前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机电一体化水平、部分关键部件以及运转中的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另外在设计水平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高勇认为。
“从企业层面来说,目前的差距主要是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再有就是在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模式、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方面相比国外企业也存在不小的差距。”王天凯说。
对国内企业来说,竞争不光来自外部,同样来自内部。中国目前已是一个纺织机械、器材的生产大国,国内纺机行业实际上已形成了国有、民营、外商投资企业三分天下,在成本、质量、材料、服务等展开全面竞争的局面。重新“洗牌”的纺机新格局,也对各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可喜的是,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并开始付诸行动。纺机展期间,无论在国外展台,还是在国内兄弟企业展台面前,都会看到一些企业的老总认真参观、详细询问的身影。他们知道,只有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才能迎头赶上。
CITME2004大幕已落下,主办方、参展商、参观者各有所获。对中国纺机制造企业来说,新的挑战已摆在面前,结果如何,让我们CITME2006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