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9日,95届广交会纺织服装共成交37.24亿美元,与上届相比增长67.67%。其中,纱线及织物成交15.51亿美元,服装成品类成交20.93亿美元。
从成交地区看,对亚洲成交12.59亿美元,占纺织品服装总成交额的33.79%,比上届增长47%,居成交首位;列第二位的是欧洲,共成交12.02亿美元,占比32.27%,增长41%;列第三位的是美洲,成交10.26亿美元,占比27.56%,增长53.78%。
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成交25.20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67.67%;外资企业成交2.88亿美元,占比7.74%;集体企业成交1.21亿美元,占比3.26%;私营企业在本届广交会上异军突起,成交5.97亿美元,占比达16.04%。
到会客商比往届有明显增加,其中仍以亚洲客商最多,欧洲、中东、独联体和非洲到会客商都有一定的增长。
由于棉花价格一直在高位盘整,加之出口退税税率的下调,本届广交会棉纺制品成交价格稳中有升。许多客户开始关注参展企业的面料及纱线等新产品的开发情况及生产水平,同时,国内许多服装加工企业通过广交会也在考虑将原需通过进口的面料用国产面料替代,以减少面料的进货成本,提高服装出口的竞争力。在成交价格方面,产品没有新意、不符合绿色产品概念的产品很难卖出高
价,有实力的企业已开始注重打品牌、开发新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
此外,自去年以来,部分地区能源紧缺给纺织服装企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据企业反映,因为企业经常停电,导致工厂开工不足,残次品增加,从而使企业成本上升。与此同时,企业对出口退税税率下调也忧心忡忡,尤其担心地方的退税不能及时到位以及地方承担退税可能导致的地方贸易保护主义。
(新华社提供 未经允许 严禁转载)
|